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没有知识整合看再多文章也没用


  小K近期在《人力资本管理》2016年第6期"业界视野"发表了《化零为整,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方法与工具》一文。本篇将介绍其中的方法部分,下一篇将介绍工具部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系统性学习好还是碎片化学习好,一直是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倡系统化学习的人主张多从书本上进行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理论框架和体系。赞同碎片化学习的人认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必须与碎片为伴,必须适应。
  01 知识整合是开展碎片化学习的主要方法
  碎片化学习,通常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指引,多从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大量细节材料上获取知识,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大多也是随机的。
  在微信上、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免费、及时地获取大量新鲜的信息,但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些文章大多在几百字到几千字,不可能像一本系统的著作一样对一个知识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大多只针对少数几个知识点进行阐述和说明。
  长此以往,头脑中学到的是大量的、细碎的知识点,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看似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但实际上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在没有建立框架进行整合时,在没有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这些知识是极容易被遗忘的。
  因此,问题在于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一个完整的过程是: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或初步研究结果,建立该领域的知识框架;
  ②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将能搜集到的重要知识点、信息和数据梳理到这些框架之下,并对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挖掘;
  ③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复习、总结和提升,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或者与其他知识进行交叉,进行更深入的一些思考,将更新、更深入的看法和见解整合到原体系中去。"
  02 知识框架梳理
  梳理知识框架,是为知识点的结构化做准备。我们首先要总揽全局,梳理这个领域的枝干和脉络,构造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再补充细节,把每一个分支逐渐丰富和延伸。
  对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花一点时间就可以把这个领域下的分支梳理清楚,列出这些分支的名称和标题即可,不必涉及每个分支的具体细节内容。
  如果是缺乏基础的领域,要首先找一些经典书籍或资料开展快速阅读,建立全局性的基本认知,摸清楚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分支都是什么。
  建立起一级分支后,还可以继续梳理出它所包含的下一级分支。 知识框架层级的数量,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的需要来确定。这是把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分拆成多个简单模块,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种单一因素的过程。
  框架的划分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基础和工作的需要就好。要尽量符合MECE原则,即这个框架的分支加起来大体能够覆盖这个领域的主要知识点,各个分支之间又没有重叠。
  03知识点梳理与积累
  这个阶段是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主要时期。
  看专业书籍时,在微信上阅读文章时,参会听专家的培训和分享时,与同事进行讨论时,都可以把搜集到的重要信息、知识点梳理到框架对应的分支之下。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感悟、启发、想法等等记录下来。
  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每天读几篇这样的文章,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之后,我们在这个领域内积累的知识点就会非常的丰富和全面。
  如果不做这样的整理,学习过的内容很难形成积累。过不了多久,就会把这些没有结构化的知识大部分遗忘掉。即便我们把这些文章全都保存在电脑硬盘里,但这些知识分布在大量的文章、资料中,不能发挥效用,难以指导我们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
  ①在第一时间把看到的重要知识和信息提取出来,梳理到知识体系中去。
  ②要对重要的知识进行跟踪。"
  知识的跟踪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按照渠道进行跟踪,二是按照知识点或者问题进行跟踪。
  ①按照渠道进行跟踪
  当看到一个作者非常有思想,或者一个出版社或出版系列的质量很高,那么可以把这些书和文章都找来看。这就如同我们认为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质量高,就会把它加入到关注列表中。
  按渠道追踪,时常把我们引向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②按照知识点或者问题进行跟踪
  通过微信、网络上的文章,或者别人的只言片语,发现了一些感兴趣的点。如果这些文章并不深入,并不全面,那就需要把刚了解到的内容作为一个触发点,去寻找更多的参考材料。
  另一种情况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些模块比较完善了,但有些模块还比较薄弱,需要进行集中性的突破,开展针对性的深度挖掘。
  它们是一个引子,引出我们后续的学习,寻找更深入的知识和信息。寻找的办法,可以是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也可以是找专家请教,或者是在网上去搜寻推荐书单和书评。
  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再次调整、细化知识框架,把学习到的新知识纳入到新的框架下。
  按知识追踪,往往把我们引向一个知识领域的深处。
  04 总结、思考与提升
  梳理和积累知识点后,碎片化学习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对梳理后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与提升,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①需要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积。它们来自于不同的文章,来龙去脉、相互之间的影响、背后的逻辑并没有理清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的构建起来,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发现这些逻辑关系。
  ②要注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复习与总结。
  一个领域内的知识梳理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记住,更难以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时常抽出时间重新熟悉和审视,在全面、整体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实现新的成长。
  ③要找到知识的出口。
  开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时翻看这些知识,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知识中,有哪些是当前工作中可以应用的,会带来哪些好处?
  有了这一步,就为新知识找到了出口,可以把需要应用的知识与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想结合,通过实践再次提升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短期内用不到的,还可以去教授他人或者撰写学习文章。
  05 碎片时间处理复杂问题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上述方法也可以用于处理比较复杂的任务或比较难的问题,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为系统性的思考做好准备。
  我们首先要把这个复杂的任务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任务或者子问题,记录在手机里的记事本上或者任务清单上。(相当于建立框架阶段)
  一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清单,对其中1到2个较为简单的子问题进行思考,得到的想法无论深浅、无论多寡都记录下来。(相当于知识点梳理与积累阶段)
  有大块时间时,再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深入的思考,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相当于总结、思考和提升阶段)
  由于把问题分得比较细,每一次只思考一个细问题,就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网站目录投稿: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