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医疗模式》是一本由菲利普·朗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的174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0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医疗模式》精选点评: ●USNews前资深记者写的美国医疗制度的调查,逻辑清晰 ●任重道远 无感 ●五年前出版的关于医疗模式的探讨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VA所代表的医疗模式由医疗管理机构指定服务标准和范围,利用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完成信息共享和质量管理。这个模式和国内现行的医改有一定相似之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平,减轻了医保压力,但是却给医生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对于医生群体的收入造成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将医生"神圣化"。 ●本书其实在挑战大众对于美国公立医院的传统认识。其结论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公共医疗很有价值 ●读了一大半…实在不想看了 ●即使VA真的运营完美,也无法推广至全社会。 ●原来美国还没有全国联网的电子病历系统啊 ●至少是一条可行的路 ●中国医疗并非一无是处。浙江省的情况有点糟糕。 ●退伍军人医疗系统 【长期关系 医生固定工资激励 信息化系统Vlist】 《最好的医疗模式》读后感(一):老美的非主流医疗模式 与传统宣扬老美商业医疗保险的中文图书相比,best care anywhere带给我这种没有见识过西方世界的人另类的思考。 中国医改的方向在哪里,客观的发展中国家几乎可以免费学习到发达国家众多前车之鉴,就看政府如何把握。 《最好的医疗模式》读后感(二):一种基于博弈的好医疗模式 我理解VHA本质上是一种对赌契约下的管理模式。用户投保加入VHA体系,赌对方能给予一生的健康呵护,VHA则赌能让用户少生病,尽量减少支出。这种模式值得中国医疗系统借鉴! VHA的驱动力来源为节省保费支出。它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参保人的保费和自付金额,即单位收入基本固定,VHA没有动力通过过度医疗扩大收入,只能靠减少单位支出获取利润。因此越通过预防干预来保持使用者的健康,越少使用过度医疗,单位支出就越少,对VHA就越有利。终身制用户群、GP、医疗机构加盟连锁制和VsitA系统使VHA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从而能够从长期角度保证用户利益较大化,兼顾公平与效率。 书中谈到VHA系统的通行电子病历模式,加强了系统内诊疗信息的互联,减少了医疗服务的浪费,这点确实说的很清楚。 另外,领导人凯泽的KPI考核公式也很重要: 价值=(技术质量+可及性+患者满意度+保健状况)/(成本或价格) 《最好的医疗模式》读后感(三):美国医疗体制背后的逻辑 本书核心观点可归纳为如下: 信息化对于增加医疗行业准确度、提高诊疗效率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专业性和流程的复杂程度,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研发,并开放代码不断改进,才能够真正有意义。 测量和披露是提升管理的必经之路。系统地定义、衡量才能够最终改进医疗质量。制定一套匿名报告医疗差错的流程,分析差错,才能最终确定问题根源,避免灾难发生。 好医没好报。医疗界诸多肮脏的秘密中最为肮脏的一个——"质量越差,收入越高。"因为医疗机构是靠提供治疗赚钱,而非提供健康。换句话说"美国现行的医疗市场结构,并没有为提升医疗质量创造很强的商机。"作为个体医生,谋生之路是治病,而不是使人们保持健康或者让病人更快康复。任何一个私立的医疗机构公开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等于把自己置于破产的风险之中。因为措施成功,病人就更加健康,住院人数减少,时间也缩短了。对于非VA系统的美国医疗机构而言,提高医疗质量在经济上基本都是划不来的。正如某个医疗保险公司的财务总监说的"我们为什么要花自己的钱为竞争对手省钱呢?" 之所以市场驱动没有导致美国医疗卫生体制信息化程度不是全球领先,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为自己购买医疗服务,而是由雇主来为他们购买。员工的长期健康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雇主也根本不在乎这些医疗保险到底是不是买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为,当员工生病时,找人替代的成本低于帮员工推迟或预防老年慢性病的成本。 而员工本人没有办法判断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即便有充裕的时间、金钱和技巧。 在其他行业,可以通过降价来调整供求,但是在医疗行业,过度供给并不会受到制止,相反,这些过度供给会通过过度医疗和低效率运营消化掉。 美国保险计划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同患者之间支存在脆弱的、短期的关系,因此不可能收回在患者长期健康上所做的投资。 《最好的医疗模式》读后感(四):《最好的医疗模式》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开场我先声明自己的立场:我绝对绝对反对医疗资源的完全市场化。在我的理念里,医疗应该是公益,是福利,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尽管我自己是个医学生,将来也打算做个医生。这是因为我认为医疗资源本来就是供需极不平衡的,求大于供,毕竟我们更多看见的是病人求着医生,何曾见过医生求着病人的呢?所以一旦医疗资源完全市场化,那么两极分化的医疗行业里,占据优势和垄断地位的那一批何止是奇货可居,简直可以为所欲为。加之医疗的监管真的是个难题,处方(治疗+检查)的必要性和成本的控制真的是监管的两大难点。指南和专家共识只是提供纲领性指导,具体操作还是要因事因境,因病人而异,而医药及医疗器械的价格差距大,效果差距更大。因此我对中国的医药行业监管虽然寄予厚望,但并不十分看好。 在讲这本书前,我们先理清几个概念。 第一:VA(退伍军人医院) 我从未去过美国,因而对此的概念完全来自于作者的表述。作者说VA大多与医学院校合作,充当教学医院,主要面向退伍军人,缺点是管理层思想僵化,病人可能充当小白鼠,优势是医疗花费少,科研能力强,先进疗法多,病人与医生的合作久,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慢病管理效果好。这在我看来有点像国内的教学/附属医院和社区医院的结合体,不知道对不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知。 第二:医疗效果 我们讲医疗效果时,除了预期寿命的延长,还有生活质量的提升。不过我看作者在讲医疗花销上升带来的医疗效果改善时,似乎模糊了这两个概念,而且也忽略了边际效益递减这一事实。因此得出了美国的医疗开销增加无益于医疗效果提升这一结论,我着实不赞同。现代医疗成本的增加,其实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延长了部分患者的寿命的,对于这个观点,我深信不疑。 然后,我要再度声明,我并不支持作者的全部观点,但我认为他的想法对我国的医改是有一点启示的。 作者开篇就点名了VA以外的医疗系统的几大问题:医疗花费高,医疗效果一般。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一是没有做到信息共享,即医生不能准确得知病人既往和现在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无论是同一团队里的医生还是不同医院的医生都这样。他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病人相信多个医生多种药一起来就能提高疗效,因此同时采取了4个医生的处方吃了4种药,结果后期晕倒在地。二是过度医疗问题,医院通过提供治疗手段挣钱而非通过治好病人挣钱, 由此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 而他给出的建议是效仿VA,搞一个Vist A健康共同体,利用VA的系统实现病人病历的共享,施行统一的监管与评价机制。而为了避免过度政治化,摆脱国会、药商和医学专家出于私心的干预,他建议设立一个独立机构进行决策。虽然我对此充满怀疑,比如说备受大家信任的FDA不也免不了官员与企业勾结的问题吗?但是我觉得这个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意还是很好的。国内的医院目前有个问题就是信息共享做得太差了。各医院之间没法直接读取病历和检查结果,病历本上的内容又不全,好在近几年开始搞影像中心等机构,也许以后读取检查结果能方便点,也省得病人因为医生不信任其他机构的检查结果而让病人又做了一堆检查。如果我们也能有像VA系统中的手环一样的东西,例如医保卡,可以表明身份导出病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效率。 至于医院靠提供治疗赚钱而非靠治好病人赚钱,这就涉及到我们常常谈的一个"过度医疗"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其实国内外都存在,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治疗,过于昂贵的药物及医疗器械,都造成了医疗花销的上涨。对此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还是Vist A健康共同体的建立。这个联合系统是医生自愿参加的,大家都以治疗病人为主要目的,先借此筛出更重视病人利益的一批医生,避免了医生主观刻意的过度医疗。再通过Vist A官方与医药公司及保险公司谈判,争取价格优惠来控制成本。这听起来很理想,虽然我不知道更重视病人利益的这批医生会不会因此利益受损热情减退,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医药公司因此发力争取让Vist A更多地采纳自己的商品,甚至为此不正当竞争。那么在国内呢,医保控制成本的方式就是限额。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医保额度,其中还规定了检查和治疗的占比。这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生在提供治疗方案时还要自己算账,生怕多花了医保的钱被医院罚款。我的三甲医院的老师们常常吐槽,治疗和检查的比例太不合理,往往月底时药物额度已经没有了,检查额度还剩不少,而我的一些一级医院/社区医院的老师则在吐槽,一些私立医院因为种种原因居然能拿到比社区医院高不少的医保额度,病人因此更喜欢到私立开药,因为一次可以开到更多药。 在作者的介绍中,VA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它的系统化:统一报告医疗差错,条码管理机制,病人信息共享。集体上报使得VA的行政人员可以收集到全面的数据,了解并分析常见的医疗事故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乍一看可能不大,但是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两种药理机制截然相反的药物包装相似,常有忙到头晕的护士拿错药造成严重后果。而条码管理机制将一些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等输入系统中,扫码时就有系统先做一下判断,避免了一些低级失误。病人信息共享中分享的不止是病人在医院的数据,还可以分享病人在家中或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生的诊断。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参考。 最后,作者在后记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医疗价值"和"医疗隐私权"的问题。"医疗隐私权"近年来在医学伦理中吵得火热,它不止发生在网络段子里,比如你发现某位男性的孩子不是他的,要不要告知他,是否需要征得其妻子同意后告知;也可能是你发现某位病人患有传染性疾病,是否需要征得其同意再告知其家属。而作者提出的问题更尖锐,你的生活数据和基本病史有助于诊断,你要不要将其分享给医生?关于生活数据我当然认为需要病人自愿,但是基本病史比如艾滋病,梅毒等,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肯定是希望医生能不经患者允许就立刻得到的。可这个想法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如果不肯主动告知又侵犯了我的生命权。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麻烦的。 最后的最后,没什么了。尽管我经常和广大医学同仁一起吐槽"医保系统"僵化、不知变通、压迫医生,但是我还是尊重它花更少的钱帮助更多的病人这一初心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大家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