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欧姐 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北京民航总医院,却发生了让人发指的惨案。 副主任医师杨文,被患者家属杀死。 从之后流出的视频看,现场十分惨烈。 参与抢救的医生,哽咽着说,这不是刺伤,这几乎是割头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但,当我们面对如此凶残而无人性的行为时,很多人都震怒了: 这已经不是医患关系的问题,而是歹徒的蓄意谋杀。 1、砍向医生的刀,刺痛的是整个社会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越来越多的疯狂之人,敢于毫无顾忌地,实施恶行呢? 在协和医院的医生张羽的书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协和医院的一位姓许的妇科专家,是个和蔼的老太太,师从妇科名家林巧稚。 许医生一辈子没有结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病人和国家的医学事业,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无数病人因为许老太太的医治,获得了新生。 一次,一位产妇生孩子,产力不够,婴儿发生了缺氧情况。 70多岁的许医生,被紧急请到急诊室。 所有的医生护士,为了抢救孕妇和婴儿,都拼尽了全力,终于,母子平安无事。 累得几乎站不住的许医生,刚出产房,就被已经听说生产经过的家属,一拳打折了肋骨。 被打后,本就瘦小的许医生,看起来更是弱不禁风,而更重要的是,许医生的眼中,仿佛失去了某种光彩。 病好后,许医生从医院辞职,来到一家收费高昂的私立诊所。 如果为了钱,我相信,她本可以早早就到私立医院赚大钱。 正如老人自己所说,我还是愿意治病救人的,但是,在这样的医院给人看病,至少不会被打。 我们并不能说,私立医院因为收费高昂,就代表病人和家属的素质更高,更讲道理。但至少,在井然的秩序和严格的流程中,医生的确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保护。 只不过,让更多好医生流向私立医院,却让更多无辜的普通百姓,失去被好医生诊治的机会,绝不是类似事件最好的解决办法。 同样,在教育界,因为这种极端个例,让整个班级、甚至整个教育界蒙受损失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去年,一位老师无意间,将学生默写古诗词的成绩,发到了家长群。 没想到,这一举动,引发了部分学生家长的不满,觉得暴露了自己孩子成绩不好的事实,丢了面子,要求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就要上告教育局。 被逼无奈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并在最后恳求到: 请不要出了一点问题就把我告到局里去,我需要每个月2607块钱的工资养家!跪求各位家长了! 最后,这位平时本就认真负责的老师,还是因为久久不能释怀,选择了辞职。 在离职信中,这位老师写道:我已心生魔障,不适合再在校园中,和孩子们在一起。虽然我仍然热爱我的工作,但不得不离开。 多年的寒窗苦读、辛勤的教书育人没能让他犹豫退缩,但面对无理而又霸蛮的家长,他真的心寒了。 可是,心生魔障的并不是这些尽职尽责的老师、医生,而是那些以为自己是学生、是病人,就应该被无限满足的人。 我们的社会,是否给了那些自以为是"弱势"的人,太多的自由和底气,才让他们得以如此嚣张地,任意挥舞起拳头和刀。 恶魔的一次次胜利,让那些单纯善良的人,默默忍受,转身离开。 背后的代价,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 2、规则的细化,其实是信任的倒退 在1224事件发生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科博士后王武辉,通过网络平台,提醒医务人员: 跟病人或家属交谈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 要保证面对面沟通,绝不能背对患者说话,要给自己留有空间; 恶性伤医事件防不胜防,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 虽然,王医生的每一条建议,看起来既中肯、又实用,但,每一个字,都让人觉得心酸又无奈。 一个为了拯救别人生命而诞生的职业,却在自己正常工作时,连个人的生命都保护不了,而需要靠谨记一条条规则,来尽量让自己安全。 在热带雨林中,有一种蚂蚁,特别神奇。 这种蚂蚁头脑简单,动作机械。但是,它们却能敏锐地感受到森林火灾的发生。 而每当有森林火灾时,它们会自发地,一个叠一个地,快速滚动成一个蚂蚁球。 随着加入的蚂蚁越来越多,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它们可以生生地,从火灾中,滚出一条生路。 只不过,这背后的代价是,最外层的蚂蚁,会被烧焦。 但,科学家发现,在每次火灾来临时,蚂蚁群体中,没有一只蚂蚁,会和其他同类争抢那个更靠里的位置,也没有一只蚂蚁,会为了让自己活下来,而牺牲别人。 蚂蚁的社会没有制度、没有法律、也没有流程,每只蚂蚁也不需要背下任何规则,它们只是本能地懂得互相信任,懂得为别人付出,才是让整个蚁族存活下来的最好的方式。 可笑的是,比蚂蚁智能不知多少倍的人类,却连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和信任,都需要规则来保障。 还记得今年上半年,那个因为为患者加号,而被警察带走的上海仁济医院的赵晓菁医生吗? 因为同情患者的不幸,牺牲自己的休息吃饭时间,为患者加了号,却换来自己被抓到警察局的结局。 事情平息后,医院贴出一纸通告: 以后,任何情况下,不准医生私自为患者加号。 规则有了,权责清晰了,但消失的,是医生和患者间,彼此的信任和温度。 我们的生活,需要基本的规则和制度,来保障我们的权益,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只不过,这些,只应该是生活的底线,而非最高的准则。 如果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只能依靠冰冷的条例、规则甚至"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各种办法,那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3、别让最善良的人,成为最心灰意冷的人 杨文医生遇害后,很多身为医生和护士的网友,在网上留了很多言。 在这些留言中,除了对杨文医生的怀念和对歹徒的愤怒外,说的最多的,是"弃医"。 很多医务工作者,面对同行的悲惨遭遇,都寒了心。 有人说,几天下来,只是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有人说,吃着吃着饭,突然就咽不下去了; 还有的人,憋着眼泪,始终没有哭出来,却在同事小心翼翼地提到这件事时,嚎啕大哭。 之前,有个网友曾在网上说,自己的妈妈是个医生,后来退休在家帮着她带孩子。 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孩子的姥姥就一直念叨,长大了当什么都行,就是别当医生。 我们不知道,当了一辈子医生的她,承受了多少委屈和压力。 而我自己的好朋友,也是一名医生,他也曾充满无奈地说: 工作之后才发现,比起专业知识,比起懂得如何看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看人,遇到那些难缠的病人和家属,自己就要想办法,不激怒他们。 朋友说,越是平时尽心尽责的医生,在遇到患者的不理解、甚至非难时,越容易失望和灰心,因为们是真的全心全意地为对方付出过,所以才会觉得更加伤心。 的确,不止是医生,仿佛各行各业中,最容易被伤害的,反而是那些一心一意,最为单纯的人。 之前有个猎头的同行,人很能干,心地也特别好。 每次和候选人沟通,他都会尽力帮候选人,从各个方面了解职位的真实情况,以及帮助候选人收集很多资料,以便对方顺利度过新工作的适应期。 但是,有段时间,他接连遇到了好几个候选人,都在拿到企业的offer后,选择放弃,而留在原公司。 后来,他才渐渐明白,这些候选人,可能从一开始,就只是希望他帮自己争取一个高薪职位的offer,来和现在的公司要求涨薪,而他辛辛苦苦努力了半天,也只是帮别人做了嫁衣。 加上那段时间,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客户以经费紧张为由,无故将服务费用一降再降。终于,他决定离开这个行业。 他从基层员工,成长为能够带领团队的优秀顾问,期间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不计其数,但一次次被利用、被欺骗,让他彻底失望。 我们的社会能够顺利运行,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每个专业人士的努力和奋斗。 而保护每个岗位上那些正直善良又专业的人,让他们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曾说道: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的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至今,一百年已经过去,惟愿我们,不再让更多的医生觉得,医学,并非要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