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暖心机长一句话获无数点赞顶级的涵养是时刻心里有别


  文/小欧姐
  1、制度之外,还有温度
  前两天,东方航空一位暖心机长和塔台的对话火了。
  电波中,机长看到严寒中站着的三位机务人员,为了让他们早点回到室内,和塔台争取,稍微滑行一下。
  机长暖暖地说道:"天太冷了,稍微人性点。"
  很多被这位暖心机长感动,留言到:这个世界,总有人默默爱着你。
  有专业人士指出,机长提出的往前滑行的要求是因为,按照机场的飞行流程规定,航班上客完毕后,只有等到飞机开始滑行,地面上的机务人员才能离开机坪,返回工作间。
  而如果飞机一直没有接到可以滑动的通知,那么,机务人员,就需要一直在机坪上等待,不管外面有多冷。
  如果按照工作流程和规定,机长本可以安静地等待塔台指令,但他还是一再向塔台提出滑动要求,希望在遵守制度的同时,也少让寒风中的地面同事,挨一会冻。
  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规则,正如法律,是保证社会运行的准则。但,超出制度的关怀和体谅,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撑的基础。
  在《阿里铁军》一书中,作者说到,在阿里,有这么个段子,能特别生动地体现阿里的企业文化:
  假如,地上有一滩水,普通企业的处理方式,就是找人擦掉,严格些的,可能会找到是谁弄的,揪出来骂一顿,或者罚点款;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日本企业,那可能会就制定一套复杂严格的机制,不但找到这次的原因,也会从工作流程上严加管控,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而在阿里,这样的事是怎么处理的呢?
  阿里也会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但不会责罚,而是会让这个员工的主管,陪他聊天。
  聊着聊着,可能就会发现,这个原本工作很认真的员工,究竟是什么原因心不在焉,魂不守舍,也许根源是最近家里出了什么事,有什么困难。
  而当主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会想办法帮员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为他排忧解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心理的"隐患",重新全心投入工作。
  用阿里高管的话说,这叫做"对人的琢磨"。
  也正是因为这种琢磨,即使是阿里的基层员工,也对企业和自己所在的部门,有了很强的归属感和黏性,以及安全感。
  而这,才是拴住员工的,最核心的因素。
  制度可以模仿,甚至产品都可能被复制,只有发自内心的、带有温度的关怀,才是不能被替代的。
  好的企业,有好的制度,更有温度。
  2、顶级的涵养,是时刻心里有别人
  之前,余秋雨在书里,回忆过这么一件事:
  年轻时,他曾被派往德国公干,租住在一个德国老太太的房子里。
  有一天,余秋雨不小心打碎了房间里的一个玻璃杯,响声惊动了房东老太太。
  老太太很和蔼,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客气地说,自己一会儿再送一个杯子给他用。
  可没想到,等老太太拿着杯子站在他房门口时,却突然发怒了,并声称要把他赶出去,让他赶快另找房子。
  余秋雨一头雾水,刚刚还那么客气,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见老太太指着余秋雨放在门口的垃圾袋说道:"你心里没有别人。我不租房子给这样的人。"
  原来,余秋雨把打碎的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随意地扔在了垃圾袋里,放在了门口。
  老太太发完火,转身把垃圾袋捡了回来,从里面小心地挑出所有的碎玻璃,专门放在了另外的袋子中,封好口,并用醒目的标识,在袋子上大大地写上"危险"二字。
  这份细致严谨,保证了清洁工在收拾垃圾时的安全。
  懂得体贴别人,能够推己及人地为别人考虑,和知识、学历、身份、地位,都没关系,而只和心里是否能装着别人,有关。
  很多时候,帮别人一个小忙容易,但能够时刻对别人抱有同情和关爱,很难。
  在《引爆点》中,作者提到过这样一个实验:
  两位心理学家,为了测试环境对人的同情心会产生什么影响,来到一座神学院。
  他们找到那些在神学院学习的人,让他们准备一段即兴讲话,随后赶往附近的一座大楼中,进行演讲。
  而在他们出发去演讲前,有一部分人被提示:你们的时间不多了,快要迟到了,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被暗示:离演讲开始的时间还很充裕,你可以不用急。
  在他们去往演讲场地的路上,心理学家事先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佯装生病倒地。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被告知时间充裕的人,有63%都停下来,询问躺在地上的病人情况,而那些被提示快要迟到的人,却只有10%的人,停下脚步,甚至,有人直接从病人身上,跨了过去。
  而这些神学院的学生,准备演讲的主题,正是关于神学、以及如何关爱他人的。
  在个人得失面前,即便每天心中唱诵的是悲悯之歌,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彻底放下自己,仍然同情和关爱他人。
  而这样的人,才有着真正的慈悲之心,以及最高的涵养。
  3、利他,才是保证社会健康运行的纽带
  很多人都说,当今的竞争这么激烈,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哪有时间管别人的事。
  其实,无论发展的节奏如何快,社会,始终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在前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别人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懂得利他,才是保证整体高效良性发展的根基。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在其经典的《论责任》中,就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西塞罗将整个社会,比喻为人体,如果人体的每个器官,都为了自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拼命从周围的器官中,争夺养分和血液,那么,这个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同样,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那么,整个社会,也终将会崩塌。
  实际上,即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界,拥有利他思维的企业,也往往走得更为稳健、更长远。
  亚马逊自1995年创办以来,几乎在20年间,都没有利润。
  对于互联网行业转瞬即逝的风口和红利,贝索斯没有去追热点,而是始终以利他思维运营公司。
  在拓展电商业务的过程中,亚马逊一点点搭建起了遍布全球的物流和配送网络,并通过标准化管理,使其不断高效。
  随后,亚马逊将该这个自己辛苦搭建起来的成熟网络,完全开放给所有合作的商家,上到价值几千美金的电脑,下至几美元的生活用品,只要是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商品的商家,就可以直接使用。
  而2003年,随着亚马逊的客户滚雪球式的增长,公司原有的服务器,显得捉襟见肘。
  这时,贝索斯又花大力气,主导开发了新的AWS云服务系统,提升自己公司效率的同时,他又将"利他"策略,向前推进了一步:
  无论什么公司,只要想在网上开展业务,就可以借助亚马逊开发的这套云服务系统,而不用自己从头花费巨资开发和搭建新的服务器。
  如今,亚马逊已经成为一家"插座型"公司,很多企业所需的技术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亚马逊的平台,得到解决。
  利他的思维,也让亚马逊的雪球,越滚越大。
  ▽
  聪明的企业和人,都懂得,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只有别人好,自己才有可能好。
  而懂得互相体谅、互相关爱,能够在制度之外,哪怕在对方看不见的地方,给别人一些温度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被推上热搜的人。
网站目录投稿: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