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Market市场先生 · 对一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一个「最佳的」资产配置比例。除非你操作别人的资金,或者资金上千万,才需要考虑资产配置问题。 「你觉得,要怎样才能做好资产配置?」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位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他刚累积了一些资金,正在研究各种基金投资。 「理专和电视广告,不是都说资产配置很重要吗?」 「而且投资学课本上也有提到,把资产用合理的比例分散到股票、债券等等标的上,这样可以用更低的风险,赚到更高的报酬!」 他的问题,一时之间让我不好回答,但这让我回忆起研究所时,博士班的学长跟我提了CAPM等等投资组合一系列的理论,为了「资产配置」这个华丽的名词,我特地跑到商学院去选修了财务管理和投资学。结果在上完课后,除了觉得那是商学院少有的数学以外,还是没搞清楚到底它在干嘛。 在那不久之后,遇到一个机会,让我能操作一笔较大资金,没想到透过这个经验,让我想通了资产配置的意义。 我的结论是:「其实,90%的人都不需要做资产配置!」原因,请接着往下看。 「资产配置」是在决定如何「分配」投资资金 把钱分散到不同资产时,是否有一个最佳的「比例」? 例如,有的专家会告诉你,现在应该持有「50%股票、20%现金、30%债券」之类,认为如果分配到一个最佳的比例,这样能将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达成你的投资目标。 「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在解决投资成果「波动过大」的问题。会不会有个最佳的比例,能让投资波动最小,又能创造最大获利? 举个简单的比喻: 有一间店,专门贩卖雨伞,雨天时雨伞生意很好。但有一阵子,刚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热天,雨伞的生意一落千丈,于是老板就在思考,不如在进货上,少买一些雨伞,多买一些阳伞,例如:雨伞70%、阳伞30%,虽然雨伞的收入会少一些,但在晴天时可以有一些销售,也许在晴天较多的年头,同样能达到每年的营收目标。 这种分配的概念,就是「资产配置」的基础。 如同上面雨伞的例子,资产配置的目的,是不希望成果的起伏太大。背后是希望透过将资金分散在一些「互补」的资产上,在最小的波动下,达成投资的目标。 在投资领域,有个词叫做「投资组合理论」,他认为不同的资产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比例」,可以创造「最小的波动下、最大的报酬。」 但回到问题的本质,「波动大,真的是个问题吗」?真相是:只有2种人需要在意「波动大」的问题。 1.操作别人资金的人 例如:基金经理人、自营商的操盘手 原因很简单:你操作绩效不好、波动太大,金主就会把资金抽走。 换句话说,不管操盘的绩效再好,追高杀低的往往不是负责操盘的人,而是有资金进出决定权的金主,因此控制波动大小很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今天帮金主操作,一个月大赚20%(假设是2000万),但下个月又赔了2000万,看起来没赚也没赔对吗?而这过程你什么也没做,只是股价震荡较大罢了。但金主并不这么想,金主看到的是一个2000万元的回档,并且认为你把他的钱赔掉了。 这不是技术问题,单纯是人性问题,几笔没赚没赔的投资,却有可能让你失去好几个金主,因此「操作别人资金的人」,很需要控制波动。 2.投资资金很大的人 当资金大到一个程度,例如1亿,如果早上一觉睡醒,突然少了10%也就是1000万,这数字一般人不是工作几年就能赚到的,大多数人的心脏都还是受不了,这样的人就会需要资产配置,减少波动程度。 但如果资金只有100万的人突然损失10%,也就是10万元,几个月的薪水就能赚回来,虽然赔钱同样感觉很差,但不至于晚上睡不着觉,并不需要特别去减少资产的波动大小。 90%的人不需要在意「资产配置」,原因有三: 原因1.减少波动要付出的代价太高 降低波动性是有「代价」的。亏损减少的同时,获利也会减少。不管是投资学课本或是理专,透过这个投资组合做资产配置,可以降低风险,在这里提到的「降低风险」,并不是指减少亏损的可能性,而是减少波动性!(数学上就称为标准差) 换句话说,当赔钱的幅度降低时,赚钱的幅度也降低了。可以想象成花了一笔钱去买保险,虽然成果的波动降低会更稳定,但要付出保险费。 在投资时,短期内的成效都难免有起伏,但如果你不是操作别人的资金,也不是自己资产规模超大,这样做值得吗? 如果报酬率降低2%,能换到几乎没有波动性,这样晚10年退休,你愿意吗?假设每年投入20万元,想靠投资滚到2000万元: 报酬率5%,需要37年,过程可能上下起伏很大,最后也有小机率无法达成。 报酬率3%,需要47年,过程很稳定向上,最后一定能达成。 3%报酬率的确比5%稳定容易达成多了,但因此晚10年退休,你愿意吗? 原因2.其实,资产配置「没有最佳的比例」 过去历史的波动,不代表未来的波动程度。在教科书上,透过某种「神奇比例」的投资组合,将资产达到「风险最小、报酬最大」,看似是个很理想的情况,这是因为学术上有个假设叫做「效率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永远能反应最正确的价格。 但现实中,未来的波动大小,不见得等于过去的波动大小。以前很稳定的资产,也许未来某一天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剧烈波动。波动不容易预测,就跟未来股价很难预测一样。所以在投资组合比例调配上努力,也许只是在做白工,帮券商赚取手续费罢了。 下图是人民币对美金的走势,许多人预测人民币不会有剧烈的变化,因而买进TRF,结果后来因反向波动遭受巨大的亏损。 原因3.用资产配置降低波动,不见得有降低风险 风险的高低,不是取决于发生的机率,而是取决于「伤害的大小」。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将两个可以互补的资产做适当配置,可以降低波动。在学术上认为波动就是风险,减少上下大幅波动的机率,就是在减少风险。 但现实中,风险跟波动发生的机率无关,即使发生机率很小,如果伤害很巨大,就算是高风险。如同为什么保险要保意外险?并不是真的因为意外发生机率很高,而是伤害很大。风险如果可以预测机率和危险大小,就不算是风险了。 就像雨伞和阳伞的比例,即使预测到了和当年晴天雨天最符合的比例,也可能一整年经济不景气,雨伞都没销路、没人买,老板就会因此大赔,无论比例怎么配置都没用。(学术上称为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认为两项资产会互补」这本身就是个高风险的想法,一旦有一天它不再互补了,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快速结论:90%的人,其实都不需要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是一种降低资产波动性的规划 2.除非你操作别人的资金,或者资金上千万,才需要考虑资产配置问题 3.对一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一个「最佳的」资产配置比例 4.降低波动性,不见得能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