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自由分类法


  【摘 要】Web2.0时代发展下产生了一种新的分类体系——自由分类法,它改变了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自由分类法的提出出发,对比分析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异同及各自优势不足,简述自由分类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由分类法;传统分类法;标签
  一、自由分类法
  (一)自由分类法的提出
  自由分类法,也稱为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民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和社会分类法等。其为英文"Folksonomy"的译名,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创新词。"Folksonomy"是"folks"和"taxonomy"组合成的,其中"folk"表示一群人、一伙人,"taxonomy"是由希腊文"taxis"和"nomos"组成的,"taxis"指分类法,"nomos"指的是管理[1]。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即表示一种由非专业信息人员创造的分类法。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由美国学者Thomas Vander Wal在AifIA(阿斯罗玛信息架构研究所,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的一次邮件列表中提出的[2] ,鉴于参与自由分类的不是专业人员,他将此称为"自下而上的社会分类法" (bottom-up social classification)[3] 。还有其他学者对自由分类法有诸多的理解定义,如:David Weniberger用 "知识树"来形容分类法的不同类型及发展阶段,并将标签和自由分类法比作从树上飘落的一堆"知识树叶"[4] ;Adam Mathes则解释自由分类法为用户为自己创造的元数据,并在网络社区中共享这些元数据[5]。
  (二)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
  1.传统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是一种主要作用于印刷型文献资源的,以学科分类与逻辑划分为基础的,采用规范化的代码和语词为标识来组织和揭示信息的较为精细和严密的方法。传统分类法系统性较好,故对于那些不确定自己检索需求的或者是不具备检索技能的用户来说,传统分类法所带来的明确的等级分类体系能够较为方便地使他们浏览一个专业范围或是整个学科的信息。用户通过检索词,可以查找其相关的上位类或是下位类,从而达到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确定范围,提高查全率。
  2.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对比分析
  自由分类法是没有预先定义的信息分类法和词表的,是用户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和兴趣爱好,以自由定义的自由词语为数字资源对象进行标注和分类的方法。相较于传统分类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自由分类法相较于传统分类法的优势大致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面化、非等级的类目结构。传统分类法(如生物的林奈分类、图书馆的杜威十进制分类)都是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的。用户需要通过多级类目的层层展开才能找到专指内容,而一般的用户很难确定从哪一级类目中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相反,自由分类法结构是平面、非等级的,其分类体系由社群成员共同建立的标准进行分类构建,系统能够容易的从用户提交的标签中统计出最适合的元数据。
  (2)分类和主题的双重功能。
  传统分类法与主题法是分离的,非专业人员很难仅从分类号看出某一文献的内容。而自由分类法既是分类法,又可看作为主题法。作为自由分类法类目的标签即相当于关键词,其是在对用户对信息的概括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标签可以是信息中的关键词,也可以是代表信息主题的其他词汇,包含有信息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因此,标签可以揭示学科属性、主题和功能等内外部意义。
  (3)不断变化、易更新、简单易用。
  传统分类法严格遵循学科性原则,且只能在分类体系已经设定的类目中对号入座,对于新出现的难以对号入座的新学科、新事物只能归入上位类,其复杂的标引技术和严格的分类规定只能经过专业人员才能进行分类标引工作。而自由分类法的类目标签是由用户直接用自然语言进行标注的,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且标签用词不必受其他分类表或工具书的束缚,不用专门培训分类技术,使得互联网的信息组织主导权掌握在大众手中。
  自由分类法相较于传统分类法的不足大致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存在垃圾标签。存在某些用户为了提高点击率而对一些网络信息标注引人注目的标签,因此将可能产生一些毫无关系的垃圾资源条目,影响用户的检索效率。
  (2)易忽视使用量低的数据。在自由分类法的标签使用中存在长尾现象,即可能有少量标签被大多数人使用,还有大量标签只有少数人或极个别人使用过。根据长尾理论,处于尾部的标签并非无价值可言,如何将处于尾部的标签和头部标签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自由分类法的应用价值
  随着越来越多使用标签工具作为信息分类整理的网站平台的出现,用户接触自由分类法的机会日趋增加。在Web2.0时代的今天,自由分类法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自由分类法的应用价值集中反映在对互联网资源的效应和对网络用户的效应。
  自由分类法对互联网资源的效应体现在及时反映网络上的流行资讯和有效的管理互联网资源。参与自由分类法的用户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故其所创造的标签是多元化的。根据Adam Mathes[6]提出的"标签遵循负幂分布"(即大量的人使用少量的标签,只有一到两个人使用过更大数量的标签,表示标签的流行性减少的很快,也说明了标签的使用数量和流行性都遵循负幂分布。)可见,自由分类法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当前网络流行的事物。自由分类法为用户带来一个新的信息分类组织方式,即根据信息的特征以标签进行分类加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所需资源。
  自由分类法对网络用户的效应体现在改变了用户角色,加强了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Web1.0时代用户仅是网站的浏览者,而在Web2.0环境下,用户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布者,通过对信息资源加上标签进行辅助管理。用户已从过往的使用者角色转变为建立、管理、使用网络信息的前行者[7]。用户通过有意无意地浏览标签,将会发现同属一个标签的各种信息,此举将会引领用户关注更多有相同爱好的网络用户,加强了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结语
  自由分类法作为Web2.0的产物,是传统分类法的有力补充。它的易用性和社会性辅助了当今网络急速发展下产生的各类信息的组织。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由分类法的升级将会更加快速,并克服现有的不足,使得网络信息的组织成为大众的信息组织。
  【参考文献】
  [1]Emanuele Quintareli.Folksonomies: power to the people. http://www.iskoi.org/doc/folksonomies.htm,2007.
  [2]Alireza Noruzi. Folksonomies:(Un)Controlled Vocabulary Knowledge Organization,33(4):199-203.
  [3]Clay Shirky. Ontology is Overrated: Categories, links, and tags. http://www.shirky.com/writings/ontology-overrated.html,2007.
  [4]周荣庭,郑彬.分众分类: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分类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3).
  [5]David Weinberger. Taxonomies and tags: from trees to Piles of Leaves. http://www.hyperorg.com/blogger/misc/taxonomies-and-tags.html,2008.
  [6]Mathes Adam. Folksonomies: co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rough shared metadata.http://tinyurl.com/4vrc7, 2009-04-10.
  [7]马狄伦,吴丹.自由分类法的社会效应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57-61.
网站目录投稿:静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