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服装市场需求,提升服装制作与营销中级技工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使服装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学校在校企业合作基础上定制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中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双方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并与企业形成无缝链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洞察市场的能力方面加以提高,有效决解学生就业的"订单式"对接,切实有效的实现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服装制作与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八大报告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再到十八三中全会的"深化教育领域或综合改革"无疑领会到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能容丝毫的懈怠,从报道中看出,并更加坚信中等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在深化。随着2008年国际贸易形式的逆转,大量外贸服装企业,许多内销转移他国或迁搬内地。基于市场情况,特别对珠三角地区服装制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通过实践教学证明,此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由"被动"变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开拓学生就业渠道是必然之路。服装制作与营销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就业渠道、夯实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日常教学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明确共同点,才能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校企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也是专业发展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硬性要求,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落实。本专业需与企业进行全面、测底、夯实的合作,从各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模共同点,让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贴合市场、更加合理、更加的有针对性,让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应用型人才。 一、校企业合作定制服装制作与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中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服装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新的应用型人才定位,达到现代服装企业需要具备大量服装制作工艺与现代营销理论以及夯实的实践知识。通过对近年我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学生重制作疏营销,服装制作工艺流程与市场脱节严重,营销知识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导致学校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供需矛盾。且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只有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才能掌握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透析相关岗位所具备的能力、综合知识等,才能使校企合作越深越全面,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越精确,通过在专业课程的调整,常规教学的整理才能培养出让企业受欢迎的学生。 我校为实现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东莞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小犀牛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必利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制服装制作与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与国内著名品牌"MOVEUP幻走"在我校开设"三品"专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的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基于校企合作上专程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深厚的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讨论社会需求及服装企业用人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具有实际建设性的意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方法以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日常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定制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市场定位更加准确,弥补了专业所欠缺的知识,增强专业课程设计使用性,强化了专业运用能力、思辩能力、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合作探讨使方案与教学目标和市场需要深度结合,展现专业综合能力、检验专业实用性得以实现,测底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社会对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质量认可。 二、校企合作中解决中等职业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针对我校几届服装制作與营销专业同学就业跟踪调查,结合目前就业市场上,常出现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岗位众多,特别在珠三角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许多毕业生时常被拒之门外的现象不可胜数。主要体现在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对现代服装制作工艺流程、服装质量标准、服装色彩把握、面料的熟悉情况、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心理洞察、服装营销技巧等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服装企业产品的认知能力,以应对日益变化服装企业生存环境。为了有效的解决服装制作与营销的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与校企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 我校长期与服装企业进行密切联系,邀请服装企业领导、行业内专家定期来校参观、交流、讨论,定期回访已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并邀请他们回校谈工作体会,建立校际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交流信息平台,同时收集各种时尚咨询、报纸、视频、新闻、招聘栏具体服装岗位的要求,以供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细化的岗位要求最新动态,为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能力储备。同时利用寒暑假在合作的服装企业进行岗位轮换制实习,以便了解整个公司运动流程,派遣服装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掌握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准确提供准确服装企业信息。深入服装企业,真实掌握服装企业具体岗位用人标准,实现服装制作与营销的毕业生能够和服装企业"对接"上岗。 三、校企合作中共建校内外实训场地 服装制作与营销的教学主要偏重服装基本缝制工艺技巧、服装部件制作、常规服装成衣制作、服装营销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知,而毕业生到现实服装企业的岗位上需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认识新的设备、各机种的操作方法、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公司营销模式,与此同时还需开展角色转换的心理辅导,学生怎样适应岗位工作等系列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证实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服装制作岗位、营销岗位等工作,在就业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这需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和服装企业进行合作,依托服装企业建立较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场地。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引进服装企业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开拓学生对各种设备认识眼界,学到实用的管理和技术,由校内理论转化为实践体验,由实践简化理论、归纳理论,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场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参与服装企业任务,让服装企业人员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常规教学,为专业学生定期拟定实习项目任务等,切实实现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校与国内著名品牌"MOVEUP幻走"建立校内实训室,在校建立服装卖场实体店,电子服装销售平台,共建服装管理类软件ERP系统实验室。承接任务式成衣加工,通过社团活动或第二课堂等形式向全校同学及全国消费者推销自己专题系列设计制作的作品。聘请合作企业经理、主管等资深专家,参与制定实习标准。定期投放学生进入共建的实现基地进行服装成衣制作、板房、尾部、包装、终端陈列、销售人员等岗位进行轮换制实训。在日常教学中形成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做到专业师资队伍共建,发挥校企实训基地的实质作用。 四、校企合作中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常规教学改革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培养职业能力 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中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核心体系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革要求,这是我校扎根教育的出发点,是与所有服装企业进行合作的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所重视的、实际需要的,更是我校与服装企业合作中进行常规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我校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学生职业素质。在校遵循先贤对后辈教导强调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古今中外优秀歌曲播放。遵循《朱子治家格言》对子女训勉"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使我校每天早上进行2个小时经典诵读、抄写、观看视频剖析意理,晚上进行半小时经典学习分享,强化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形成。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服装企业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围绕工作任务开展学习任务,严格按照企业效益性、节约性、创造性、学习性等原则进行日常学习情景和教学内容。在日常工作任务教学中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勇担当、乐分享的精神,使德育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避免学生重技能轻素质现象,较理想实现服装企业对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技能要求,同时在服装企业文化与学校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所学能够与服装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企业工作内容形成统一。 (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进行常规教学 将服装企业搬到服装制作、服装营销课堂中,把服装制作课程放进服装企业进行,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无缝式"对接。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定期举行服装企业资深人士进入课堂、服装企业拟定项目进入课堂、学生课堂融入企业等方式,综合讲解新的设备、各机种的操作方法,以实际案例分析市场上各种服饰的制作工艺流程,以服装实体店体验营销情景,以订单完成式进行竞赛,以简约的绩效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重视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探索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服装制作流程、服装营销技巧、服装营销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中等服装制作与营销日常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服装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地区优势为依托进行日常教学与企业实习相结合 东莞是现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印染厂,大小企业近百余家,国内著名品牌六七家,年产总值过亿,年销售额达一百多亿元,出口创汇七八多亿。加上东莞毗邻香港对国际服装发展趋势反应快捷,服装加工订单、加工模式、品牌公司对流行色的把握较为正确。正是有这样独特的优势,我校通过服装企业合作,制定的服装课程紧跟市场需求,与企业通过订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进行日常教学交流,使学生在校顺利完成基础理的学习,派遣学生深入服装企业进行岗位轮换制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服装公司的工作流程、相应职业岗位逐步熟悉,对在校单纯的理论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提高了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前期保障性的工作。 (四)以建立较为理想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成长 除了将学生的单科成绩、单项技能、日常出勤情况纳入常规考核,还进行考核学生在家接人待物处理能力,在校内外参与义工服务质量、善读书、读好书、乐分享、勇担当等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表里如一,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人的生存发展不光靠一项技能就能支撑整个人生旅途,让他们从内心领悟到技能需靠高尚的道德保驾护航才能扬帆。与此同时,针对在校时通过综合考核的同学,在进行实习时优先考虑进入优质企业,由校企同表彰优秀的同学,在就业时优先安排同学进入关键技能部门工作,同时提供优先推荐进入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评价更加符合企业人才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快速的成长。 总之,基于校合作的服装制作与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需校企形成"无缝式"对接,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根据校企各自的意愿和目标,紧密跟各自所需,把握对方准确信息,实现学生就业"订单式"对接。使中等职业教育服装制作与营销进行校企合作进行的更加透彻、全面、高效,使企业进入学校参与服装制作流程标准审核,指导日常教学过程;学校按照服装企业用人标准实施教学,共同建立健全教学、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洞察市场的能力方面得以提高,同时进行专业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让学校与企业切实的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3]王衍.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基于服装营销与傳媒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