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的效用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人的气质、情感、品格等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不断地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美育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国家层面上对全面改进美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也就如何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烟台工贸技师学院高度重视美育,近年来因地制宜,致力于建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美育新环境。 为了积极营造特色美育环境,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经过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层层讨论,凝练出了体现时代精神、富涵区域特色和校情学情的校园文化理念;并将新的文化理念融入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中,促进美育环境上品位,以达到"励志、培能、铸德"的美育效果。 一、 以主题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1.持之以恒,全员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显成效 创建文明校园是构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美育新环境的重要载体。学院通过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力争将校园打造成为一个健康明快、阳光活泼、特色鲜明的美育新环境,促使全院师生形成礼仪仁爱、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乐学敬业的良好风尚。 (1)强化活动阵地建设,鼓励全员积极参与,不断营造创建氛围。学院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等宣传载体,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校园"创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创建氛围,让创建活动入脑入心,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强化文明规范,内提素质,外树形象。要求全院师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用"四有好教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引导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告别陋习,文明在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每名学生自觉做到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遍地绽放。 (3)定期检查考评,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学院的每名教职工、每名学生都是文明督察员,发现不文明语言或行为应立即制止;学院建立奖惩机制,每月评选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进行奖励,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定期通报等手段做好宣传工作,奖先树优。 通过文明校园的创建,全院师生将文明风尚根植于内心、外化于行动,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是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学院获评"山东省文明单位"。 2.实施阳光雨露关爱计划,幸福校园建设暖人心扉 近年来,学院一直倡导实施阳光雨露关爱计划。每年新生入学后,学院集中摸排所有新生情况,根据摸排掌握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个结对帮扶的教职工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分别给予生活指导、课程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学院这个"爱"的大家庭,在这里快乐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3. 职业技能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乐业校园建设 常言道:"精一技则通百路",学院不断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整合发挥资源优势,在课程建设、师资互派、实习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制度,推动专业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加强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管理精英到学院兼职任教,完善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度;要求在职教师每个寒暑假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院积极开设第二课堂,鼓励各专业开设技能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专业技能研究深、研究透。学院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周,各专业可以进行技能展演和专业比拼,促进师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提升竞技水平。 二、倡导以美化人,打造特色鲜明而又富有韵味的美育环境 以美化人指的是美对于人产生的积极影响,重在用美的方式达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和塑造学生的目的。学院通过创设富有特色的美育新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以达到美育的实施目的。 1.亲近自然、熔铸精神——感受美育情境中的自然人文美 学院以新校建设和搬迁为契机,继续深化凝练校园文化内涵。在新校区道路和楼宇的命名上,学院坚持既挖掘文化精髓,诠释校园精神,又便于识記;在学院内涵建设上,从实际出发,以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价值为目标,突出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和艺术氛围,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2.创设情境,心领神会——感受美育实施过程中的创造美 (1)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美。前期,为了更好地了解美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3%的职业院校教师和7.28%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雄厚",绝大部分学校"开设课程,但课时量较少,师资力量弱",其中40%的教师和28.26%的学生所在学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对"是否希望开设美育课程""开设美育课程是否有必要"一题,62%的教师认为开设美育课程十分必要,61.59%的学生十分希望开设相关课程。 其实,目前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中几乎都与美育相关,但是绝大多数课程没有将提升审美素养列入其主要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中关于美育的设计也基本忽略。其实,美育的目标实现并不单纯地依靠美育课程体系来实现,更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来涵盖美育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授课方式上展现美。作为美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授课,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鼓励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提高教学设计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声色俱佳、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里,使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学院定期组织开设鉴赏课,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大自然》一文时,采用播放视频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山光水色的陶醉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美。调查问卷显示,对"所在的院校是否有美育主题的社团"一题,87%的教师和73.2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美育相关社团,或者有美育相关社团但开展活动较少。在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美育主题的社团"时,94%的教师和80.3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开展美育主题社团。对"认为是否有必要举行美育实践活动"一题,93%的教师和82.78%的学生非常希望或者希望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美育主题实践活动。因此,职业院校应从提高美的鉴赏能力着手,尽可能地多开设一些小说、戏剧、诗歌、影视作品、音乐、绘画等实践鉴赏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发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舞蹈队等各种文艺社团,并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转化为自主的学习和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地感受美、体验美。 (4)在礼仪文化中传承美。学院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专门编写了《国学经典选读》《素质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5本,坚持集体诵读制度化、常态化,每天早晨7:40至8:10,各系部学生统一着装,整齐列队,在室外固定地点集中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日复一日,坚持不懈,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文化礼仪之美。 三、结语 综上,校园特色美育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效的、需要全员参与的持续性工作;要整合优化资源,营造出能够"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文化美育新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地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让美浸润心田,发芽开花,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审美情操"的新时代"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