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学会欣赏数学美、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高中数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复习以做到熟记于心,灵活运用。但是现实状况却是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几乎毫无兴趣,甚至于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为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高中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利因素同时发展的理想的数学教学过程,把数学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既期待又忐忑。而高中的数学不仅内容增多,难度和广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几次测验考的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时,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要给学生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以此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尤其在平时提问题、出考卷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平时,对待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也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测试,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善教者先善言",这明显道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当然,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区别,这也要求数学教学语言除了要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还应要具有严谨性与精炼性,启发性与诱导性。例如三角函数一章,诱导公式有几十个,学生记忆起来显得很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经过分析公式的特征,把知识点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样不但使学生很快地记住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①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增趣。情感是推动教学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有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因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鼓励他们质疑,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数学学科上,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③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教学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是要让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更灵活、牢固。④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极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