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工作过程中的为什么


  丁 亮
  一、问题的引出
  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其课程内容取舍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在学校实际操作层面上,对"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尤为重要,本文仅从实习实训设备的工作原理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问题进行阐述。
  设备的工作原理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所以设备的工作原理往往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被忽视或干脆被使用设备的操作流程所取代,只告诉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种只强调"怎样做"的训练,忽略了应用性理论、原理的学习与应用,把职业教育变成"培训技能机器人"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要特别注重设备工作原理的现场讲授、演示,直至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为止。
  二、为什么要特别注重设备工作原理
  1.注重设备工作原理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设备工作原理是可以迁移的知识,学生熟练掌握后,伴随着工作经验、自身阅历的提升可以由旧款设备迁移到新款设备,由一种设备迁移到同类设备,由一类设备迁移到相近设备。这样就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可以避免学生面对现代企业新型设备束手无策的窘境。
  设备工作原理通过内化后可以转化为较强的适应能力,让学生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跃迁、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成为可能。这些能力正是职业教育培养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所必须的,所以注重设备工作原理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2.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所谓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的,重点强调"怎样做",对设备工作原理要求的较少。设备工作原理的缺乏往往不利于操作者掌握动作技能,例如在学汽车驾驶的时候对于换挡的操作,师傅虽无数次操作演示,但总避免不了初学者总是要去看一眼现在换到了几档。究其原因是初学者对排挡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清楚,假如师傅在教换挡操作时能结合下图(图1)边讲解边演示,相信初学者会很快掌握。
  无需再低头去看排挡杆了。当然对于学习汽车驾驶的操作者而言,给出图一结构原理就够了,但是对于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给出图一结构原理就远远不够了。
  所谓心智技能是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重点强调"怎样做更好",重视学生对设备工作原理的讲授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如下图(图2)所示:
  动作技能只经历S—1—4—R循环过程,是指触发事件直接引起行为的技能。心智技能则要经历S—1234—1234—1234—R循环过程,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一个内部"1—2—3—4"的往复循环。设备工作原理作为"2"(回忆先备知识)中的一部分重要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也就决定了学生心智技能的高低,所以注重设备工作原理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3.注重设备工作原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当学生对设备工作原理掌握得很好时,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可以积累很多"怎样做更好"的经验和策略性知识。如图二所示,在经历S—1—23—23—23—4—R技能周期循环圈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就会为了提高设备的可操作性、环保性、设备精度、设备的效率而对设备进行改良和创新。例如: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先生通过自学熟练掌握桥吊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后,先后对桥吊的各种设备进行维修、改良和创新,为企业节约了开支,刷新了一项又一项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如"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节电器,仅一年就节约电费600万元;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在全部77台轮胎吊投入使用后,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接近于零;用了4年的时间,倒推了不同型号的12块电路模板,绘制、标注了两尺多厚的两本图纸,制作了桥吊的技术手册"。假如许振超先生在职业院校学过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知识,他创新和改良设备的时间会大大缩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过现在。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是需要发展,更是需要创新的,设备工作原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之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不可忽视。
  三、怎样讲授设备工作原理
  1.把握讲授的时机和场所
  在讲授设备工作原理时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架构,按照行动体系重构这些知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时机讲授。所讲的知识必须为更好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服务,讲授的场所尽量安排在教学工厂,在设备前讲授该设备的工作原理。
  2.把握讲授的方式和方法
  讲授可以先从原理图入手,依据原理图、电路图、结构图、油路图把工作原理讲清楚后,再对照设备把所有元器件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起对应关系。这一步骤相当重要,因为原理图是计算模型和设备实物相比差别很大,学生往往在原理图上看得很清晰,面对实物就开始头晕眼花了。讲授的方法尽量采用直观演示法,能拆开设备就尽量拆开,不能拆开的设备尽量采用演示仪器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演示。
  3.把握讲授的对象和内容
  在讲授设备工作原理时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智能结构,多运用实物和图形展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要急于求成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为了讲原理而大讲特讲对象根本接受不了的理论性知识,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在讲授的内容上要依据专业进行解构和划分,把设备完整的工作原理知识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分解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去。让学生明白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就可以更好地提高产品的精度和提高生产效率,就能更好地完成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4.把握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的设备工作原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讲授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授设备工作原理时重点要放在"激趣"上,对于难点知识要设计梯度。
  (2)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解决"为什么"的根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导"、"联"是突破工作过程中的"为什么"最有效的方法。
  "导"就是善于引导。引导就是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设备工作原理重难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先要做到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再做到导之以情,导之以理;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工作原理的多重性、难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引导方法需要多变性。所以,教师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以便突破"为什么"。
  "联"就是善于联系。一要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到设备工作原理的讲解中来。二要联系学生、掌握的旧设备的工作原理知识,这些旧知识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新知识的固着点。因而在讲授时要着眼于知识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在联系中将新知识融为一体。三要联系教师自身的学习感悟。在讲授时,教师若能联系自己学习"为什么"的经验与感悟,适时向学生介绍自己做法和体会,必能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对学生来说,设备工作原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有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讲授时不宜空讲原理,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从原理到原理。
  5.把握讲授的体验性和探究性
  体验就是用实践的方式认识周围的事物,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常言道"听见的东西容易忘记,看见的东西容易记住,但只有试过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在讲授设备工作原理时,学生应完全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是实践的旁观者,不能把讲授设备工作原理简单地理解为观察和模仿。在开展体验性讲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原理知识的教学设计要得当,要贴近设,有真实性;教师要注意引导,由易到难,不断深化;体验结束后要加强反思,领悟"为什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不要求学生一次体验就明白其"为什么",要巧妙利用学生出错的机会进行讲授纠错,加深学生印象。
  在体验性讲授基础上,学生凭借自己的猜想、推测、假设、甚至朦胧的直觉,对设备的数据、原理、材料等进行观察、分析、切割、组合,从而形成自身的心智技能,这一过程就是对设备工作原理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强调学生经过对设备工作原理的反思而后形成经验策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不仅知道要"怎样做",更明白"怎样做才能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网站目录投稿:乐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