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张文秀 摘 要:近年来,全国深受雾霾危害。环保部称,我国雾霾已波及约143万平方公里面积,受害人口超过8亿人,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15%的地区和57.14%的人口正受到雾霾的威胁,雾霾问题迫在眉睫。问题的所在必有解决的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不少企业随机应变,加大生产与霾相关的热点商品,收入极为可观,甚至有的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其中的"雾霾经济"当然功不可没。但是,当"雾霾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各界人士却对它有褒贬不一的看法。本文将从我国雾霾现状入手,浅谈"雾霾经济"的利弊,并在借鉴他国的雾霾治理措施下,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一些治理建议。 关键词:雾霾经济;利弊;治理措施 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保持着较高的GDP增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这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但片面地追求高GDP增长也致使中国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下谈论最多的雾霾了。 一、雾霾的成因及我国现状 雾霾的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但最关键的还是人为因素。其主要污染源有工厂废气,燃煤烟灰,施工扬尘,汽车尾气以及其他外来污染物。雾霾在我国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较为集中,且秋冬的分布要明显大于春夏。我国检测雾霾的主要对象是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PM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13年就已有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遭受雾霾侵害,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严重,PM2.5值常年居高不下,浓度近乎爆表。由此可见,雾霾问题刻不容缓,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二、雾霾经济"的利益 (一)防霾产品火热,市场需求旺盛 "雾霾层层,人心沉沉",一边是拨云不见天日的毒气肆虐,一边是担忧身体健康的人民群众。一些企业瞧准时机推出了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防霾利器,"雾霾市场"应运而生。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防霾神器",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商品。以淘宝为例,搜索"空气净化器",就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价格从一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商品,销量最高的近达两万八千台。在传统家电行业增长乏力之时,空气净化器行业却能独占鳌头,成为"雾霾经济"的佼佼者。全国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再创新高,分别达到320万台和70亿元,同比增速均将近80%。再比如,据武汉一苏宁商场统计,其2015年空气净化器销量较去年增长近310%,销量不俗。 (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市场初见雏形 2011年底,环保部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将PM2.5和臭氧限值纳入监测范围。按照环保部的PM2.5监测实施步骤,预计建设1500多个PM2.5监测点,政府将投入超过20亿元的财政支出。据估计,2013年至2015年我国共有约3000台PM2.5检测设备的需求,以平均一台设备价值20万估算,至少有6亿元的产值。虽然从规模上看,26亿元的市场并不算大,但这是一个完全的新增市场,而且其增长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这从国家"十二五"计划中可见一斑。国家在"十二五"前三年先后出台了环保相关政策,进一步要求对污染源增加监测指标,进而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此外,"国家‘十二五重金属防治规划"的推进,导致有关企业安装重金属监测设施的需求增加,带动了监测设备新的消费需求增长。在传统企业的发展处于低谷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市场显得弥足珍贵,况且我国与PM2.5的斗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对于能率先抢占该市场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雾霾的危害 雾霾成份复杂,包含重金属颗粒物、浮游粉尘、污染物病毒等,容易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一旦它进入呼吸道并粘在肺泡上,轻则会导致鼻炎等鼻腔疾病,重则会引起肺部硬化,甚至造成肺癌。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雾霾污染事件无不在警告人类"珍爱生命,远离雾霾"。雾霾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疾病成本就相当于GDP的1.2%。2015年我国GDP为67.67万亿元,按GDP的1.2%估算,雾霾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120.4亿元,远远高于看似可观的"雾霾经济"收入。不言而喻,"雾霾经济"刺激的消费收入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比,明显得不偿失。"雾霾经济"不过是剜肉补疮,任何污染拉动的"经济热点"都不值得欢呼和提倡。 四、治理建议 雾霾治理实质上是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再高的经济产量离开环境治理都是虚设的,国家应统筹经济和环境双因素发展。想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就得从它的主要来源着手,即从工厂废气,燃煤烟灰,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着手。首先,政府应降低工厂的排放标准,时刻监控其排放量,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和规范,明确红线范围,制定明确的惩罚细则,毫不手软地整治污染严重的企业,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另一方面,政府要在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扶持清洁能源的发展,通过优惠减税、特别补贴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节约能源和低污染的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次,政府需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减小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人口压力,并实施生态化战略目标,提高植被覆盖率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最后,政府需扩展实行机动车限购限行令的区域范围,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提倡公交车绿色出行,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鼓励新能源低排放车辆,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车辆安装过滤器等以综合治理尾气排放。 参考文献: [1]钱诚,李跃森."雾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272. [2]许亚楠,马广奇.浅谈"雾霾经济"的得与失[J].西部财会,2013, 07:71-73. [3]袁芳.日本的大气雾霾治理及其启示——对我国经济的历史省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4-16. [4]韩敏.雾霾治理实质是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4:66-67. [5]邱梦圆.浅谈"雾霾经济"的商机与危机[J].时代金融,2015, 0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