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关键词:教师;教学;体态语;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妙用。良好的体态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那么,究竟何谓体态语呢? 一、"体态语"的定义 体态语又叫态式语、举止神态语言(body language),俗称手势、表情。它是指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感情的表情、姿态、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与口头语言,均为传情达意的手段。 二、"体态语"的作用 体态语(Body Language),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替代母语,安全融入第二语言。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来进行教学。但是又由于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且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 所以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 2、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表演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教师可以用"Really?"或"Maybe."来回答他们。这样不仅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活跃课堂气氛,使语言更加形象。如果一种语言不加任何修饰,那学起来就比较干巴、无味。特别是对于喜欢多变的小孩子,他们是一个最不能拘泥于单一的群体。如果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就也有一种想动一动的欲望。所以教师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使语言更形象化。 三、具体运用体态语的艺术 1、表情运用的艺术(Facial Expression)。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兴奋,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2、课堂"第二语言"--手势的运用艺术(gesture)。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非凡轻易理解并牢固把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爱好。 3、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假如某个学生不注重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罗树华,教师课堂态语言浅论[J].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