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以在全国最为经济发达的深圳经济特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问题,并剖析了就业难的原因,提出学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做好自我调整等方面改进对策,希望对解决高校就业难问题的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问题;就业指导 一、深圳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 2016年,深圳市本地生源毕业生3万余人,加上外地生源、来深求职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深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预计在25-3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大。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明显缓解,今后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再加上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量下降,致使大学生就业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失去平衡。 其次,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相匹配,毕业生自身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择业期望值过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在大中城市、交通是否便利等作为选择标准,对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不明确,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等。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出现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并存的现象。最后,随着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的改变,高校毕业生作为年轻群体,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已经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分析 (一)从学校层面分析 高校专业设置和学业设计结构不合理。一是社会在科技、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日新月异,而学校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保持与社会接轨,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有的学校只顾追求时间效应,超越本校的办学培养实力,盲目开办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造成在某些热门专业人才供过于求。三是学校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长期以来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服务不到位,或者工作过于空泛。高校就业指导课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基本是停留在教材上,未能结合现状,形成丰富的指导模式。四是就业渠道不充足,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很多就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 (二)毕业生个人因素 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定位不够准确。一是大学毕业生都向往进入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客观上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热衷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涌入造成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显著增加。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增加就业难度。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三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不足,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的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 三、解决大学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一)高校必须适时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 高校必须要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向教育服务型转变,以提高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校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倡导高校毕业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并强化就业团体辅导、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渠道建设等支持功能。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开拓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新渠道 互联网信息比高校教材更为生动,具体,富于感染力,视听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互联网能够提供丰富的示例,对学生具体参与就业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启示和参考。高校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与各用人单位的从业者、面试官进行交流,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讯息和资料。就业指导工作者也能够及时的到互联网上"充电",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浏览成功就业指导实例,适时的改变授课方式和内容,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三)学校企业相连,疏通就业渠道 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是学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学校要保证经费投入,搞好就业基地建设,组织好校园就业双选会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高校毕业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树立自主意识和使命意识。自主意识强调高校毕业生要清楚认识就业形势和认识自我价值,脚踏实地,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丰富知识结构;就业使命意識,是指高校毕业生要根据今后面临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待和学习内容,努力为将来就业提高适应能力和知识储备。职业规划应伴随高校毕业生活的始终,每个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高校毕业生们只有直面我国现阶段的就业状况,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节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党和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毕业生们一定能顺利就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