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别把心理问题上升为师德问题


  "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作业本上居然写了满满三页纸的‘我是XX’。问了孩子才知道这是老师布置的罚抄内容。"近日,佛山禅城一小学英语老师因学生上课不听话,一怒之下让学生罚抄粗口。涉事校方确认有此事,因为该老师的做法不妥,校方已经对该老师做出停课处罚。(11月2日广州日报)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群体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繁重的教学任务,琐碎的班级管理,处理不断的学生纠纷,应付不完的各项检查,这些都会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当教师带着情绪工作时,原本可以置之不理的事情就会被教师无限放大,一贯沉着冷静的教师也可能会因一时头脑发热而做出不理智之事。媒体报道过的那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大多数都是如此,这暴露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
  很多教师只是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并不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情绪调节能力,只是在做"教书匠"的工作,而并非是育人。究其原因,一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校关注的是成绩,因而对教师的要求也集中在教学技能上,并不在意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师自身也不关注或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理健康。二是在当前教育语境下,一旦发生体罚学生的案例,教育部门的做法多是口号式的呐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条条的禁令让教师感到生硬和冰冷,但教师真正需要减压的这一事实又被忽略。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只有班主任才需要学心理学知识,但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在当前,师德师风受到广泛监督,个别教师的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民众对教师群体的偏见。正因如此,找准教师群体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是良策。在诸多的体罚案例之后,教育部门应当反思,老师体罚学生与其自身各种不良情绪的积累密切相关。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学知识培训,强化教师群体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从而帮助教师群体调整情绪。如此一来,体罚行为才能真正减少。
网站目录投稿:雪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