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议"碳中和" ,未来30年其带来的投资规模将达100-300万亿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三十年中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并将为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而金融机构参与碳中和服务方面也面临着不少机遇。 黄海洲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之一,占全球碳排放的30%。碳中和方面重要的技术推进跟强大的制造业有关系,包括光伏等。实现碳中和所以需要的一系列技术投资,有利于推动国内制造业在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把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及一系列效益做大做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推动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碳中和是能源革命,是环保,但远不止于此。煤消耗占60%以上,把煤降到6%左右背后是技术革命。中国会由此告别传统的西方300多年工业革命以来,以石化燃料为基础的工业发展轨道,走以绿色为主的发展轨道,这是前人没有的。欧洲走中和的时候有几个有利的条件,但中国面临要增长,还要减少排放,时间紧,转换规模大。 马骏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过去十年来,技术进步导致光伏和风电的发电成本下降了80%多,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制造业的强项也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不光中国的市场、全球的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市场,都可以享受规模效益的空间。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不能因为碳中和任务重,就认为如果能源转型政策太厉害最后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积极推进碳中和意义很大,有利于中国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这是取决于能不能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问题。每个人都愿意在旧的环境下,觉得这样过得很舒服,但这样很可能让我们错失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2、"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机遇与挑战,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银行深度参与资本市场。 浙大ZIBS上海论坛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春季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诸多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参与,聚焦"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了观点。 屠光绍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 "十四五"期间需要重视八个方面的金融服务域态。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据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金融、跨境金融、存量资产金融、养老金融。应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金融创新为手段,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为支撑。最后,如果没有配套的措施,八个方面金融服务域态要想进一步地深化和发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需要政府营造生态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 管涛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金融开放的具体工作部署较市场预期的更加偏稳健,体現了中央对国内外形势清醒冷静的判断。稳慎推进金融开放,体现了统筹安全与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助于降低风险,积小胜为大胜,凝聚改革共识,避免走回头路。 刘珺 交通银行行长 中国的金融业逐步从银行驱动走向了市场主导,从间接融资主导走向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平衡。资本市场的变化给银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未来银行业要寻求出路,一定要和资本市场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积极参与其中,建立现代银行模式,通过存款转化为理财和投贷一体化,深度参与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