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人为什么讲虚岁虚岁该怎么算


  中国人为什么讲"虚岁"?"虚岁"应该怎么算?中国人为什么有虚岁?实实虚虚中,你可能有一个假年龄!
  都说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一年,一晃又长一岁。按说年龄这件事,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过后后,有人突然问你今年多少岁了?你真能一下子说准吗?回答这个问题,老辈人可能给你的是"虚岁",年轻人给你的是"周岁"。确实,世界上,也只有中国人的岁数,有周岁与虚岁之分。
  周岁,又称实岁,是与虚岁相对应的一种记龄方式。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流行于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亚洲东部其它国家),是以过年为标准,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虚岁的计龄方式: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增加一岁。
  详细点说就是,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女子受孕结胎之时,便已经算作生命之开始,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落地之时,便算作一岁,而年龄的递增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要过了确定的生日之后才算作长了一岁,而是从新的一年开始(阴历大年初一)就算长了一岁。
  所以,民间才有"过了一年,痴长一岁"之说。比如春节迎新的一幅著名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说的就是岁龄乃天人同增。
  周岁(实岁)是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近代才传入中国的。它的计算方法是,一个人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以出生时是零岁为基数,故也可以计算尾数,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
  因为年龄大小,还牵涉到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关于实岁的记龄方法,国家还出台了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每到公历生日的当天便增龄一岁,这种计龄方式是公认的传统,无需法律规定。在中国,出于减少纠纷的考虑,出于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甄别,相关法律才以推迟一天来计算周龄,这仅是特例而已。
  在古代,中国人的记岁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虚岁,这种记龄方式,民间还一直沿用。在古代,虚岁准确如否,也十分重要,也会牵涉到法律责任。比方说当法律条文与年龄界限相关时(例如古代法律规定七十以上免除极刑),因其事关生死,所以,其作用就非常显著了。
  "生日"一词在古代绝少提及,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唐代皇帝就率先突破传统的"年岁"过"万寿节"。万寿节,就是皇帝的诞辰日,取万寿无疆之义,是个全国性的节日。
  中国古人之所以不过"生日",是有其非常"伤情"的原因的,孩子的出生日,是母亲的过难日,按照儒家礼教,父母去世后,生日那天应当是感伤的日子,是不可以用来庆贺的。
  唐代以前,宫中并无大庆皇帝生日的典礼。确切地说,皇帝祝寿是从唐玄宗开始的。贞观二十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
  然而八十余年后,唐玄宗却志得意满地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张说的奏请,以他的生日为令节。这一年是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四十四岁。八月五日千秋节(后改称万寿节)那天,李隆基宴百官于花萼楼下,大陈歌乐,倾城纵观。天下诸州皆令宴乐休假三日,编入律令。
  皇帝生日时,全国放假三日,举行庆祝活动,"朝野同欢"。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寿,献上美酒甘露并各式礼品,皇帝亦按等级高低赏赐百官。经历宋元两朝,到明代时,就将皇帝生日——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三大节,清朝亦然。这样,把"天子"的生日与"朝岁"、"祭天"的节日并列起来,便增加了"万寿节"的庄严气氛,使其带有了更加崇高的意义。
  所以,现代的虚岁按"年份"来表述并不准确,虚岁的计算方式也有以农历生日为分界线的。其计算方法为,出生时为一岁,过完一个农历生日,为二岁,余此类推。
网站目录投稿:冬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