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命中绕不开的俄狄浦斯三角我与父亲母亲


  这是《必要的丧失》第7章的笔记
  儿时的三角关系: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恋父)
  我们除了要与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爱,还不得不同父母中的其中一位分享另一位的爱。大约3岁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赶走父母中的一方,占有另一方。这种欲望是受到禁止的,于是我们不得不放弃。同时,这种欲望也是持久的,它将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地被放弃,又一次次地被激活。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小孩子说,我长大后要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或者娶个像妈妈一样的人。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发现并描绘了俄狄浦斯情结:一个男孩爱上了母亲,一个女孩爱上了父亲,另外一个家长就成为了绊脚石。于是,嫉妒、竞争及除掉对手的渴望,便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萌发。这些情感、乱伦、杀父弑母的无意识冲动,使我们充满了愧疚与被报复的恐惧。我们虽然没有公然表现这些情绪,但我们在无意识中却害怕我们可能造成的伤害(因憎恨一方而使我们爱的另一方受到伤害),害怕我们憎恨的对手(同时我们也爱他、需要他)不再爱我们,这些恐惧就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内心冲突。更何况,我们弱小,他们强大,我们没有能力去打败或占有他们。于是,在大约5岁左右,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渴望。
  生活中的三角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直接的延续
  其实,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渴望永远不可能被完全放弃。这些渴望,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三角关系。
  一个女人反复选择年长的男人谈恋爱、发生性关系、结婚。这种安排经常是在满足自己赶走妈妈、赢得爸爸的幻想。
  一个女人经常与已婚男人发生恋情,然后哀叹"好男人都被别人占尽了"。这种模式中,从别人手中抢走男人的过程比抢过来的人更为重要,这便是俄狄浦斯情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打败母亲,即如果一个男人会为了你而离开他的妻子,那就证明你是比他妻子更好的女人。只是,男人离开妻子之后,这个女人或许就再也不要他了。
  一个3岁时父亲病逝的女人,一直在寻找已婚男人作为恋人,但是男人一旦到手,她便失去兴趣。因为在她的无意识深处,她觉得母亲没有照顾好父亲,父亲才会病逝,所以她的每一段恋情,暗含的是对母亲的愤怒、攻击、报复的欲望,而不是对父亲的渴望。她的每一段恋情,实际上都是对这个男人的妻子的斥责:你失去你的老公,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照顾他。
  精神分析学家说,当女人幻想父亲作为自己的爱人时,她们可能会无意识地受到负罪感的折磨。儿子与母亲的情况或许更是如此。如果一个男人发现他们的妻子与母亲非常相似时,他们也许会变得性无能。一个白人在一项精神分析调查中被检验出他更喜欢黑人或有异国情调的女人,他说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异国"的女人肯定不会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其实,这也就代表异国的女人"不是母亲",所以可以安全地和她们发生性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间接的延续
  很多表面上看似不合逻辑的态度或举动,在俄狄浦斯情结中就可能发现它的心理学意义。
  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杀叔父时表现出的犹豫不决经常令人不解。精神分析学家欧内斯特琼斯认为,这种犹豫实际上是一种俄狄浦斯情结的行为。她说,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基本上不在于他没有能力采取行动,也不在于这个任务本身有多困难,更不在于他认为还没有足够正当的理由杀死叔父。关键在于,叔父杀死哈姆雷特的父亲并跟他母亲结婚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哈姆雷特所渴望的事情,哈姆雷特本身的这种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邪恶"使他不能完全谴责叔父的邪恶,叔父的性格已经与他无意识中最隐秘的本性不谋而合,因此,他不得不在杀死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将叔父杀死。
  畏惧成功,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俄狄浦斯情结问题。这种畏惧,表现在有些努力追求升职的人,在成功后会感到严重的沮丧或焦虑;或者当他们发誓要获得更好的工作的同时,却又反复地在面试时迟到、病倒、搞砸面试或取消面试。实际上,这些人在童年时期有着与同性父母竞争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在他们成年后依然困扰着他们。他们在无意识中把成功等同于杀死父亲或母亲,因此,成功是危险的、是不可以的。可以看出,这种恐惧感是与害怕被人抛弃的早期恐惧感相联系的:成功意味着我会死亡,因为父母都离开我们了。
  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
  精神分析学家还提到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强烈的情感状态包含了对同性父母的爱,以及对异性父母的竞争情绪。之前提到的"爱上异性父母,排斥同性父母"则是正面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这意味着对多数人来说,尽管异性恋的冲动会逐渐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双性的人。
  有人说,女性的性发育必然要比男性的性发育更为困难,因为她的正面俄狄浦斯情结(爱父亲,拒母亲)总是出现在负面俄狄浦斯情结(爱母亲,拒父亲)之后,而这又是因为全人类的第一个恋人实际上是母亲,我们首先爱的是母亲。所以,对于女孩来说,她要化解俄狄浦斯情结,就必须承受两次分离:首先要与母亲分离,然后再与父亲分离。经过这样的双重分离,女孩才能开始第一次恋爱。而对于男孩来说,只要完成与母亲的分离,就可以开始第一次恋爱。
  如果负面的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妥善处理(即我们始终爱着同性父母,排斥异性父母),那么将会导致同性恋,或者是虚假的异性恋。例如,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具有某种特质(不一定是相貌或举止的男性化)的女子,这种特质使她成为了这个男人的男性情人的替身;一个女人为了(在心理上)分享跟她丈夫同睡的女人,而选择一位长期出轨的丈夫。
  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
  如果我们坚持获得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打败我们的对手、得到我们所爱的父亲或母亲,最终都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比失败更大的伤害。
  一个女人,与所爱的男人同居,但屡次拒绝男人的求婚。通过心理分析,她发现自己把婚姻等同于生儿育女,而将生儿育女等同于死亡。因为母亲在她4岁时逝世,她便获得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但是她充满了愧疚感:她取代了母亲,赢得了父亲。现在她担心婚姻意味着孩子,就意味着她会死。
  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也可能在父母离婚时产生。调查指出,男孩比女孩更难应付父母婚姻的破裂。因为大多数离婚的母亲都会得到儿子的监护权,由于儿子取代了父亲的位置,随之而来的性紧张与愧疚感,可能会导致他内心的混乱与行为的不安。尽管3至5岁的男孩似乎特别容易受到离婚所造成的恋母情结问题的影响,但青春期也会再度挑起恋母情结的冲突,使离婚者的儿子们具有占有欲和妒忌心。研究发现,9至15岁的男孩最不愿意接受一个继父,同时,更小的男孩因为受恋母情结的焦虑所影响,也许会更迫切地需要让一个男人进入家庭。
  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不一定非要发生在死亡或者离婚的时候,当母亲(或父亲)爱儿子(或女儿)多于爱他们的配偶时,这种胜利也可以发生。很多家庭里,母亲宠爱儿子,同时,非常鄙视儿子的父亲。这样,儿子由于缺乏一个他能认同的男人而心怀内疚感,害怕自己因为成功而受到惩罚。
  乱伦:父母的诱惑
  我们的性本能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尽管"天赋"可以解释我们性欲的某些倾向,但是,我们对俄狄浦斯情结冲突的反应,依然能反映出我们的周围有些什么样的人,包括我们有什么样的兄弟姐妹、有什么样的父母,以及他们是怎么对待彼此、对待我们的。
  要知道,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当俄狄浦斯王与他的母亲发生性关系时,他母亲也要跟他发生关系。那强烈的感情是彼此相通的。其实,在俄狄浦斯情结阶段,当孩子对父母产生性欲时,父母也对孩子产生了性欲。当然,正常的父母会无意识地抑制那些情感,而变态的父母则会将这些情感付诸于行动。
  精神分析学家罗伯特威纳认为,人类家庭的特点在于提供终生的"过渡期空间",乱伦在两个方面破坏了这个空间:乱伦的父母通过说句"你是我的,我可以为所欲为"而破坏了子女的分离感;与此同时,当他们说"你不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爱人"时,他们又迫使孩子过早地分离。乱伦,在无可挽回的层面上,摧毁了使家庭凝聚的神圣的纯洁。
  尽管乱伦的行为在父女之间比在母子之间较为常见,但是母亲也可以玩危险的诱惑游戏。例如,母亲跟儿子睡一张床、在儿子面前更衣、故意抚摸儿子的身体。当父母无法完全放弃乱伦的欲望时,乱伦的幻想会以象征性、替代性、局部性的形式来实现。例如,一位高中生无法成功与女性交往,还经常让母亲为他按摩背部。
  不错,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确有性欲,甚至对3至5岁的小孩也是如此。他们如何应付这些情感,与孩子如何处理俄狄浦斯情结冲突有很大的关联。因为除了诱惑的举动外,父母行为的一个极端是过分刺激,另一个极端是严禁任何接触的分离。处于这两极之间的,便是那些能够慈爱谨慎地确定人际关系中肉体快感价值的父母。这些父母明白:夫妻关系是私人特殊的,儿女是不能够闯入的;不论欲望多么强烈,孩子终究是不能跟父母结婚的。
  俄狄浦斯情结的化解
  有人说,俄狄浦斯情结是永远不会被完全消除的,我们毕生都必须与俄狄浦斯情结冲突斗争。幸运的是,我们处理爱恨、恐惧、愧疚、放弃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强。
  通过与我们同性父母的认同,我们正视性别身份的本质与局限,了解作为一位女性或男性所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并放弃那些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渴望。
  通过巩固我们内心的执法者,即超我,我们正视人类自由的本质与局限,了解我们作为一位文明人所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并放弃那些对禁忌的事情的渴望。
  通过放弃与父母的情感纠葛,我们再度走上一条从同一状态到分离状态的道路,迈向一个只有在我们放弃俄狄浦斯情结的欲望后,才真正属于我们的世界。
网站目录投稿: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