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陆续创作了多首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对现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和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王志信优秀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其作品的题材分析,总结其作品人物的原型特征和作品整体的创作脉络;通过对其音乐特点和演唱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的旋律技巧,伴奏技巧和风格特征,以及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演唱者的气息、唇齿间的咬字吐字技巧和对音色的把握、揣摩对声乐作品整体发挥的重要性。最后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的文化特征进行概括性总结,以期为后续该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王志信;民间故事;题材;声乐作品 一、王志信民间故事作品发展概述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百花齐放,源远流长,特别是民族声乐作品,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近现代的一批优秀的音乐艺术家们,代表人物如王志信,充分发扬了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在题材上采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在创作上借鉴西方的作曲技巧,对民间故事声乐题材不断补充和创新,先后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如《白毛女》、《兰花花》等。 王志信最早尝试创作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受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影响,把传统的民间故事题材结合戏曲创作手法对陕北传统民歌《兰花花》进行改编和完善,使得作品中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和传奇色彩,该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可以说是王志信在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的开山之作,获得了音乐界的巨大反响和好评。随着《兰花花》的成功,使得王志信在民间故事声乐题材的创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以后的一批优秀声乐作品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声乐作品创作当中,王志信不断尝试和创新,在素材选用上不拘一格,有传统民歌、戏曲、民间故事等,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大胆创新,通过民间事故结合现代作曲创作手法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讴歌和赞美,如《牛郎织女》在作曲手法上采用自由音乐的板式展现出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对封建糟粕包办婚姻制度的反抗;《昭君出塞》着重凸显了昭君为民族团结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木兰从军》则对戏剧创作手法进行充分借鉴,突出了故事戏剧性和感染力,对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和中国传统的"忠和孝"等形象进行了深刻的表现。王志信的另一篇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在契合故事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进行重新塑造,结合当前主流审美观点,一改个别书籍中描述昭君的怨愤之情,将其塑造为一名深明大义、心系国家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二、王志信民间故事创作题材浅析 (一)作品原型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奇故事文学作品,有的是根据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想象出来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有的则是根据历史改变整理的,如昭君出塞等。王志信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则是以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文学作品为基础素材,通过现代作曲手法结合西方曲艺技巧,创作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将普通民间小故事创作为大型声乐作品的呕心过程。 如,王志信的大型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孟姜女》中,故事原文引述的是《辞海》中记载的一段传奇故事,秦朝始皇帝大兴兵木,筑长城,新婚燕尔,孟姜女的丈夫被拉去服役,不幸惨死在长城,孟姜女赴长城痛哭不止,使得长城为之动容坍塌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了下来,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残暴统治不满的象征。王志信的每一部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中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有些民间故事经过王志信的创作手法的改编,符合了当前的社会发展潮流,充满正能量。例如王志信的《昭君出塞》故事原型是我国汉朝时期,匈奴犯我边境,使得边境人民屡受其害,后王昭君以和亲的名义远嫁匈奴,结束了汉朝和匈奴的多年战争,使得百姓享受太平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经过朝代的不断更迭,口口相传中也衍生了很多的版本,不过大多数版本在描述王昭君原价匈奴的过程中是描写了王昭君幽怨和消极的态度,王志信改编的《昭君出塞》在继承了民间故事的主流情节的基础上则有所改变,从王昭君出发时心中的幽怨到看到草原辽阔无垠时胸中不由自主发出的豪迈之情,其实整体是呈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王志信也创作了很多其他经典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如《牛郎织女》、《兰花花》等,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人物性格,相同的是这些故事素材经过王志信的声乐艺术处理都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抗争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二)作品特色 1.歌词与音乐融合对故事情节的创造 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歌词,特别是中国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声乐作品中,每一个词的组合,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求对称、和谐,句与句之间要押韵。在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当中,歌词、音乐、嗓音和技巧共同构筑了一副瑰丽的声乐盛典。王志信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独辟畦径,它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古词,也有别于诗词作品里面的雅词,王志信的歌词主要源于刘麟先生,因为刘麟先生的歌词和王志信的声乐作品表现风格很一致,极具韵味而不拗口,通俗而又易懂,且内涵十分丰富,使人闻之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例如,《孟姜女》对于孟姜女的人物形象的刻画: 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 表达了孟姜女的丈夫的担忧和思念; 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来地也暗,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 表达了孟姜女得知丈夫遇难的绝望和内心的无助和哀恸之情。 又如,王志信的《牛郎织女》中: 满天星斗光闪闪,喜鹤展翅飞九天, 年年岁岁七月七,天上人间盼团圆。 歌词婉转优美,采用类似与诗句的表达形式,读起来却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对牛郎和侄女的爱情讴歌和向往,对于未来充满了希冀。 2.通过故事人物对艺术形象的表达 人们对于民间故事的情节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源于故事人物形象的创造,王志信对于民间故事的把握恰到好处,能够对民间故事高度的概括和准确的把握,再加入现代的流行因素,经过艺术在加工,使得作品的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在故事情节的把握上,故事情节的推动和情绪融为一体,抒情恰到好处,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经典故事人物形象。 如,《木兰从军》中,通过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描写,使其爱家爱国的形象得到塑造,在作品整体的艺术形象构造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 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木兰作为古代女子的贤淑和温婉。 挥剑挽强弓,踏踏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 则描绘出了木兰战场的巾帼形象和飒飒之子。 这些通过对花木兰人物形象的描写首先确立了人物角色的正面形象,使人们随人物乐而乐,随人物险而忧。王志信准确的把握了民间故事的精髓,对于其文化代表和情感寄托烘托的很到位,对于整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做好了铺垫。 三、王志信民间故事音乐特色和演唱要点 (一)王志信民间故事音乐特色 首先在于对旋律的把握。王志信在创作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中除了对传统声乐技法的继承和改进,同时也大量借鉴了西方创作技法。如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二度的远关系转调"就运用到了《孟姜女》中,使得孟姜女内心情绪变化更富渲染力,表现的也更加细致。在王志信《昭君出塞》战场情节描写中,则运用现代电子音乐合成琵琶的拨动之声,对于战场的凄凉和萧瑟以及一触即发之感表现的更加鞭辟入里,使人如临其境。 例如《孟姜女》开头旋律的把握(图一),旋律整体较舒缓,曲调主要有比较明朗的B徵调,采用的是民歌音乐的扩张,使得旋律与整体节奏保持一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整体曲调由明转暗,特别是最后,则采用了戏曲手法中的"摇板",对孟姜女千里寻夫的场面紧张,激烈的铺展开来。 通过图二可以看到,传统戏曲的摇板创作手法,对于唱腔的幅度不断拉长,但是对于伴奏的节奏不断加紧,采用紧密的短节奏来相互衬托,通过整体的对比和反差,对于故事情节进行更强烈的渲染。 其次,对于伴奏的把握。王志信的几部经典作品中钢琴的伴奏对于声乐的整体表现作用不可忽视。钢琴伴奏对于作品的演唱有一定的限制性,对于伴奏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在整部作品中要求很高,例如,王志信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中充分利用了六连音、三连音等技巧,用钢琴来表现复古式的音乐手法,表现清新而又自然。 第三,民族特色的把握恰到好处。民间故事的民族特色表现力非常重要,在音乐的创作技巧中,对于民族特色的把握必不可少。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也都各有千秋。王志信在声乐作品民族特色的把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 《兰花花》属于陕北民歌改编而来,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则带有一定的陕北风味,歌词中也表现除了陕北方言的特色。除了在歌词,音乐的民族特色表现上以外,王志信在作品的韵律和节拍上也有所体现,这点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王志信民间故事演唱要点 第一,在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中的演唱中,要注重气息的正确运用,特别是声乐作品演唱,要注重气息的一气呵成,配合音乐旋律,注重两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例如《牛郎织女》中:那一年,三月三。在这句词的演唱中的要点把握在于似断非断,藕断丝连,乍一听,年和三之间有空隙,但是实际上,在气息的运用中仍然是保持连贯的,这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富有感染力。再如,《孟姜女》中有几个字节需要保持5-8拍,如果演唱者对气息的把握不到位,就很难坚持这么长时间仍游刃有余,中间可能会出现断节或者气息不稳的现象,那么这首音乐的韵味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咬字要清晰,吐字要有力。咬字和吐字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属于基本功夫,在整首音乐的演唱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王志信的民族声乐,对演唱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字正腔圆,要灵活把握唇和齿之间的节奏,例如《木兰从军》第一句:唧唧复唧唧,字头"j"发音务必要有力,除了把握好歌词与音律的节奏外,对于每句词,每个字的韵味也要把握到位,但是这些都属于技巧性的,需要平时多加揣摩,多加练习,准确理解王志信作品的表达需求,这对于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非常有帮助。 第三,音色要灵活,转折要恰当。音色的灵活主要必须表现在要根据作品实际情况,根据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音色的把握要灵活把握,例如,《昭君出塞》从刚开始的哀怨,音色表现要幽,要暗到最后的心潮澎湃,音色从幽怨转为豪迈,从暗至明。再如《孟姜女》中,"大雪纷飞北风疾"音色由弱至强,能够灵活把握音色,就会在演唱中,控制音色渐漸的增加,使之字与字之间过度自然,情绪表达充分。 第四,注重音乐语气与艺术风格的统一。音乐语气是音乐演唱者对作品情绪的一种恰当的处理与表达,恰当的音乐语气对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有偏直观的渲染作用,对观众来讲更加具有冲击力。王志信善于运用音乐语气的处理方式,对其每个作品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的中心思想都有极强的舞台表现力。 仍以《孟姜女》为例,故事的开头部分首先是对孟姜女内心情绪做艺术处理,是孤独而又哀怨的,紧接着在第二段孟姜女面对亲情的浓浓爱意时候的颇无限深情,这也是艺术处理手段,孟姜女悲凉的气氛铺垫在于音乐语气的陡然转变,使人停止陡然为之一颤,音乐语气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孟姜女千里寻夫这一段,音乐节奏采用的是紧拉慢奏,渲染了孟姜女在风雪中寻夫的凄凉和无助,在寻夫不到时,采用较为夸张的音乐语气来表达,为后续情节做好铺垫。在面对长城的累累白骨时,音乐语气由慢变快,力度不断加强,都是为了渲染最终哭倒长城时的震撼之情。在这段的整体音乐语气落差比较强烈,突出反映了王志信对孟姜女内心走向的精确把握,以音乐语气的气氛作为渲染,依托艺术风格表现的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听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四、王志信民间故事作品的文化特征 每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都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王志信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也不例外,从文化特征方面来分析,王志信的每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特色。在素材的选用上有民歌、地方故事、戏曲等,这些素材都是人们通过语言对故事的打磨,经过人们的想象,赋予了故事灵魂和民族意义以及人们的心声。这些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经过王志信的艺术改编,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中都会民族特征中的精髓并不会消弭,反而更加浓郁,王志信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通过分析王志信的作品角色可以看出,在尊重历史,尊重故事本身的前提下,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气息非常浓厚。结合故事本身所处的社会时代,加上现代人们的主流思想观念,利用现代的创作手法,作曲技巧,使得这些声乐文化作品古今交融,脍炙人口。除此之外,王志信民间故事音乐作品时代性还表现在其艺术创作方面,例如王志信的音乐作品《兰花花》,将原来的两个乐句,八段歌词改编为12341格式的五段,在情节上整体采用落差较大的艺术结构,增强其戏剧性。《木兰从军》和《兰花花》大致相同,不过其整体结构采用的是西方的回旋式结构,客观印证了王志信的音乐创新精神。王志信的每部作品都敢于创新,能够创新,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不断改革和发展,大胆借用西方现代音乐作曲技巧,结合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手法,中西合璧,将故事、人物、情节紧密结合一起,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戏剧性。 王志信的音乐作品还表现在其敢于创造,善于探索。首先是在作品的整体篇幅上,把原来简单的故事情节融入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因素,在不改变原有故事情节主干的基础上,使得改编后的音乐作品篇幅宏大,对人物的细节描述和情感渲染更加到位,故事整体情节更加完整;其次,王志信不拘一格,敢于将不同风格的演唱技巧结合起来,对不同故事情节的需要,或增或减或融合或借鉴,对音乐整体的戏剧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对音乐的音调善于做艺术处理,使其独成一派,更具开放性、更具感染力,以上都表现了王志信在音乐作品中独特的创造力。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政策要求下,对王志信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进行研究,不但使我们了解了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中精湛的音乐手段和艺术风格,也让我们认识了王志信在音樂作品中不懈追求,精研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他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和文化气息上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他的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音乐作品通过对民歌、传统民间故事的音乐、音调以及音色的变革与发展,在保留我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基础上,敢于借鉴,吸收西方优秀的创作技法,使得旋律的运用,钢琴的运用融入到音乐中去,完美的再现了故事人物的独特形象,创作出一首首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王志信先生的音乐作品很多都被列入了艺术类高校必修课程的教材,其作品的优秀性和代表性可见一斑,对王志信先生声乐作品的系统性研究绝非文字所能概述,笔者仅以自身浅薄见识概括一二,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歌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版 [2]王倩.浅析中国新民歌的历史源流及演唱风格[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3]冯子勤.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看现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点[J].艺术探索,2007(05) [4] 李莎.王志信创作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初探[N]. 河南大学,2009.04.01 [5] 樊宇红.浅析王志信民族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J].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