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一直被作为编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北京市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客观要求。基于此因,笔者结合自身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经验,确定事业单位中各类人员相应结构比例的有效管理犯法,为国内各事业单位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提供思路指导。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员编制结构 管理 北京市
  一、前言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是编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是指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在分解自身职业任务、明确业务范围、划分职工工作类别基础上,对事业单位人员相应结构比例进行确定,并将其作为依据事实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一种管理思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编制管理效率,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已经成为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事业单位发展中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便印发了《关于做好单位编制分类和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的通知》,北京市编办也多次下发文件指导各事业单位开展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这对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事业单位、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编制效益。北京市大部分事业单位中人员编制冗杂、岗位工作效率低、无作为等问题是普遍现象,而编制不合理是导致北京市事业单位暴露出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导致很多事业单位中都产生了近1/3的闲人占编问题,对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极大不良影响。为此,北京市编办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因事定编、统一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来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进行优化,不仅有助于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实名制编制管理,可以更好的开展精简冗员、编职统一、编制结构优化等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编制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秩序。北京市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改革之前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中将编制数量作为重点,严重忽略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核定,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中出现利用空编补充不合理人员的问题,这也是事业单位因编制管理混乱而出现的无序进人问题。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中,其可以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和编制使用等管理力度,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
  3.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中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编制、后勤人员编制过多,对于林业局、卫生局等事业单位来说其专业技术编制比重较少,其管理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4.3%左右,工勤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7.7%左右,尽管可以确保专业技术编制的比重占68%以上,但是事业单位中真正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比重确低于50%,这足以说明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可以有效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其人力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发展中服务社会的总体效能。
  三、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现状
  北京市政府为了推动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于2002年、2005年、2011年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将转变事业单位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作为重点,为北京市事业单位实现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1.编制结构比例细化障碍多。按照北京市编办规定,管理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比重的10%-20%,工勤人员编制占10%以内,但是由于北京市事业单位遍及监察、审计、环保、质监、统计、物价、老干、武装、统战、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电力、通信等各个行业范畴,各个行业中对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有着不同需求,加之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极大影响,所以在事业单位结构比例细化上遇到了很多障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比例细化中没有结合各行业特点进行,容易给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带来结构性超编工作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2.编制类别适用范围界定困难。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总数是市党要机关人员总数的3倍左右,很多事业单位都面临十分严峻的人员膨胀问题,尽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实际工作开展上依旧要面临较多具体问题。例如,事业单位人员混岗问题突出这一问题,是北京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乱象,导致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中难以准确的界定出各类编制适用范围,编制与岗位难以实现一致、编制与人员难以实现一致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也是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3.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应该被作为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的一环,岗位管理工作是各事业单位为了兼顾所处行业特征,在核定编制员额后才能实施岗位管理,但是由于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从2009年才开始被纳入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一部分事业单位甚至从2013年开始才开展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说怀疑在实践过程中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一般都让位于岗位管理工作,这也是造成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与岗位管理相脱节,对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事业单位中依旧开始出现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
  四、做好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对策
  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效能、精简人员编制是北京市事业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积极响应中央下发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文件精神的主要任务。针对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通过以下多种举措来进一步强化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
  1.科学核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比例。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以及工勤人员编制等,并且会根据事业单位所涉及行业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人员编制比例要求,为此,以行业为导向来确定编制比例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笔者建议北京市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要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比例,在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基础上降低管理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管理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编制比重,将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和工勤人员编制降至最低。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各事业单位中闲杂人员编制,对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也有着重要作用,必须要严格按照北京市编委要求将工勤人员严格控制在10%以下,有必要的事业单位可以彻底取消工勤人员编制,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通过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提高其服务效能。
  2.准确界定编制适用人员的范围。北京市事业单位按照上述思路确定各类人员编制比例后,要将界定各类编制适用人员范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业务范围、岗位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对于一些冗余且无法界定的岗位编制可以直接取消。再者,结合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质、职能任务等,来确定人员编制的适用范围,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思路:第一,管理人员编制适用于事业单位内部从事决策、组织、协调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适用于从事特定行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第三,工勤人员编制适用于在事业单位中从事开发、生产以及服务的后勤保障服务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中只有准确界定编制适用范围,才能真正的实现定编、定岗以及定人等工作的相统一。
  3.完善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制度建设。从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开展程度上来说存在起步晚、力度小等问题,不乏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落实下去。所以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依旧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健全制度作为基础保障的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出有效成效。为此,建议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颁布地方法令的方式来规范其制度建设,针对事业单位所处行业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定编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事业单位所处行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出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创新中有必要做好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并注重对人员编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确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工作在未来成为一种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将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提升至更高水准。
  参考文献
  [1]李娟.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5(15):31-32
  [2]白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5(6):11-12
网站目录投稿:静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