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我儿子是90后。看看他的童年,想想我的童年,比较之中,你心中自有答案吧? 我童年时,吃素菜的时候多些,肉呢,一个星期也可以吃上两回吧。零食,基本上没有,家里过年备下的花生和冻米糖倒是有,但那是家里用来待客的,很少给我们吃。有水果糖(一种硬糖)吃都不容易。假如能够吃上奶糖,那叫奢侈。记忆中,只有在奶奶80寿辰的时候才吃到了不少奶糖。而儿子呢?从来就不缺好吃的。而我为了让他多吃点饭菜,却得少买或不买零食给他吃。 我童年时,一般是捡我姐的旧衣服穿。唯有到了过年的时候,父母才会给我们每个人做一套新衣服。鞋呢?一年基本上是:一双布鞋,一双白球鞋,夏天有一双塑料凉鞋,至于雨鞋,一般是捡我姐穿不了的。而我儿子,衣服、鞋子从不缺。而且早早的就有了品牌意识,但是我不怎么依他,因为不想助长他的虚荣心。 我童年时,邻里一家四、五个孩子是很正常的,几乎是被父母"放养"的,白天由爷爷奶奶看护。跟我同龄的是几个男孩子,所以像什么滚铁环、玩陀螺、玩火药枪的游戏我也玩过,而且他们还会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中秋节的时候,跟着大家一起去捡砖头瓦片、枯枝干草,自己做塔,到晚上便在月光下烧塔。平时可以跟小伙伴一起追逐、嬉戏、玩耍……而我儿子,基本上没有伴玩,玩具就是他的伴,很少参加户外文体活动,尽管小区里也有小孩,但他却极少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玩得那么开心那么痛快。 我童年时,是到了8岁才开始上学,作业也少,早早地写完了作业,大家就聚在路灯下追逐,或者做其他事,几乎不会再看书写作业了。而我儿子呢,二周岁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一读就四年,所以等到他读小学的时候,第一天上学回来就跟我说"妈妈,我不去读书了,因为老师尽讲1。2。3。4。5。我早就学会了。"而且作业也多,我自认为自己还比较体谅孩子些,可是他还是上过了电子琴、书法培训班等。 我童年时,家里装了一个广播,记忆中最美好的期盼是,晚上准时收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印象最深的是,黑白电视先在附近的单位配备了的时候,晚上,我们便涌向那里,像看电影似的。《霍元甲》、《陈真》到后来的《雪城》都非常难忘。至于看课外书,是到读了小学四年级,在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后,才得以读到更多的书籍。而我儿子,从出生开始,早上我便放乐曲给他听,会说话了便开始教他唱歌,买儿童画册给他看,当然,他迷恋动画片。虽然给他买的书多,但是他似乎更热衷于看电视。 我童年的时候,跟伙伴玩的时候,像个男孩子。可是,在大人眼里却懂事,文静,有礼貌、但不自信。我儿子,见识比我小时候广,自信,有时看问题甚至一针见血,语出惊人。 我童年时,很怕我爸爸,觉得他很严厉,所以不敢跟他说话。而我儿子,跟我们很亲密,很小的时候,就会跟我们说爱我们。什么都会跟我们说。 我童年时,几岁时就开始轮值日,比如洗碗什么的,到了长大些的时候,更是可以分担一些家务负担。我儿子,基本上不会做家务事,也不乐意做家务事。 后来有人对我说,我们小时候的日子很苦。但是我回答他,我从来没有觉得。不是因为嘴硬,而是真心话。因为我童年虽然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但是我从来没有挨过饿,而且还能吃饱饭,吃上肉;虽然没有很多衣服,但是我从来没有过过连衣服都穿不上的日子。也许不觉得苦,是因为我们的日子还有温饱水平,更是因为我们的童年有很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有许多的小伙伴。 而儿子的童年物质生活虽然更富足,可是,却远远没有我们的童年那么有趣。 现在想想,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是苦中有乐,而他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甜中带苦。我们那时在与自然,与同伴的游戏中快乐的成长,是他们所缺少的。而他们童年时可以有条件去学习很多知识恰恰也是我们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