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女婿学说话(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人家,十分富有,称得上是"家大业大,骡马成群",光佣人就有十来个,而主人却只有三个——老两口和一个傻儿子。别看儿子傻,连个家常话都说不好,却娶了一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媳妇。 这媳妇从过门第二天起,就常常偷偷地哭,埋怨父母给他选错了人家,埋怨自已命苦找了个傻女婿。哭又有什么用呢?那时候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只要一结婚,好赖都得跟人家过一辈子。"活着是人家的人,死了是人家的鬼"嘛。这媳妇只好自认倒霉,过了几个月也就不再哭了。可是,如何在亲友们面前保全面子这个问题,又在苦恼着她。 有一天,这媳妇趁到上房向公婆请安、问好的机会,将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提了出来:"爹,娘,您看快要过年了,俺那外头的总得到俺娘家爹那儿拜年去,可他连个家常礼短的话都不会说,这对您二老的面子上也不好看。要知道,俺姊妹好几个,找下的女婿不是举人,就是秀才;就是那亲友也个个都是识文断字的,都是见过大场面的。您二老清楚,新女婿头一年上门是上客这是老俗礼,亲友们的所有应酬,都要看新女婿的眼色行事。爹,娘,您看俺那外头的能应付得了吗?" 老两口急忙接过话头:"是呵,是呵,媳妇说得很在理,可有什么好办法能过这一关呢?" 媳妇说:"咱们家有的是银钱,何不让他带上一些银钱到外面走一走,找那些文人秀才、知书达礼的人学一些场面上的话呢?" 老两口一听,都乐了:"好主意,好主意!你今天晚上就给安排安排,明天就让他出门学说话去吧。" 到了晚上,这媳妇果然好生准备了一番,将一大包银子三两一份、三两一份地分好,又用傻女婿能理解的语言,千叮咛、万嘱咐地开导了一夜,特别强调了要在外面多呆几天,要找那些穿长衫、说话爱带"之乎者也"的人学说话,不要怕花银子,能多学几句就尽量多学几句。 第二天天一亮,这傻女婿就出发了。当走到刚出太阳的时候,正巧在一片树林子旁边看到了一位穿长衫的穷秀才。这正是一个鸟语花香、树木茂密苍翠的所在。这秀才听着鸟语、闻着花香、想着人间的不平和自已的不得志,久久地凝视着树林子。忽然,一只老鹰飞进了树林,吓得各种小鸟立刻停止了歌唱和笑语。这使穷秀才触景伤情,自言自语地感叹道:"一鸟进林,百鸟不语,同类也,何惧也?" 这话正好被傻小子听见,他觉得这个穷秀才从服装到言语,正是他学说话的对象。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施了一礼:"先生,您刚才这话是啥意思?" 那秀才一回头,见是一个穿的虽好而两眼有点发呆的年轻人,便将刚才的话解释给他说:同样是鸟,为什么一只老鹰进来就吓得别的鸟不敢叫唤了呢?为什么多数怕少数? 傻小子听完秀才的解释,又赶忙施了一礼:"多谢先生了。请您把刚才的一鸟进林、一鸟进林……的话再重复几遍,我好记住,我给您三两银子作报答。" 那秀才说:"区区小事,我怎敢要你的三两银子呢?" 傻小子说:"不,您不知道,俺是个傻子,是俺媳妇打发我出来学说话的,谁要能教我一句话,我就给谁三两银子,您不要可不行。" 经过傻小子的一再请求,穷秀才只好答应他跟着自已学说话:"那你就跟着我随便走一走吧。" 他们俩走到一个养鱼池,只见水清见底,鱼儿繁多,那秀才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鱼儿不错,可惜无网。" 就是这样一句平常的话,那小子也不太懂。秀才只好跟他讲解一遍,说是鱼儿挺好,能吃,好吃,要是有网的话就能捞上几条。这就是那傻小子学的第二句话。 后来要过一条小河沟,沟上只有一根圆木作桥,缺少锻炼的秀才感到为难:"双桥好过,这独木桥难沿。" 傻小子又问:"先生,这话是啥意思?" 那秀才只好跟他解释了一遍。 没想到,那小子要告辞了。他掏出三包银子说:"多谢先生教给了俺三句话。俺要回家了,学多了俺也记不住。" 那秀才没有留他,接过三包银子两个人就分手了。 傻小子回到家后,他媳妇好生奇怪:"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傻小子说:"我都学会三句话了,不回家做啥?多学了我也记不住哇。" 媳妇忙问:"你学了三句什么话?" 傻小子从头学说了一遍。把他媳妇气得哭笑不得;"你呀你,学这么三句淡话有啥用?" 转眼间,大年到了。家院(员)套上一辆大轿子马车,拉着傻小子两口儿去给丈人拜年。傻小子像没事人似的坐在辕杆上东张西望地观看一路上的风景,可他媳妇在轿车里面却发了愁:今天在亲友面前丢人现眼是无论如何跑不掉了。……怎么办?怎么办?磕头这一关还好过,反正有喊礼的执事人领着,让给谁磕头就给谁磕头就是了。可在酒席上怎么办呢?端杯喝酒,举筷吃菜,这些都要靠新女婿带头……对,对,有主意了:"哎,我说当家的,今天在酒席上可别给咱丢了丑。喝酒、吃菜这些事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让大伙儿边吃喝,边说话。怕你记不住这些事,掌握不好快慢,咱们定个暗号:俺娘家有个大铜盆儿,我把它放到院子里,你听见我敲一声铜盆儿,你就让大伙儿喝酒;听见我再敲一声铜盆儿,你就劝大伙儿吃菜。我隔一会儿去敲一下,你就这样地招呼大伙儿一次,千万别任着自已的性子乱来,什么多余的话也不要说。你能不能记住?" 傻女婿嘿嘿一笑:"放心吧,俺再傻,这点小事还是能记住的," 一路无话,大轿子车来到了老丈人家。当他们下车的时候,早来的客人们从客厅里看见了他们,于是,客人们就议论起来。一个说:"听说孩子的这位新姨夫是个傻子?"另一个说:"可不是,听说连个家常话都不会说呢。"有一个小辈的客人出了个坏主意:"等他进来了,咱们都别理他,看他怎么跟大伙儿打招呼。"客人们都表示同意:"对对,咱们都别说话,看他怎么开口。" 当傻女婿被人领进客厅时,满屋子的客人就大眼瞪小眼地观察他如何举动,谁都没有招呼他。这傻女婿果然被懵在了门口,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心里有一点是明白的,应该跟客人们打个招呼,说句话,可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道说什么话最合适。忽然,他想起了花了三包银子学过的第一句话,于是,他学着那个穷秀才的语气,一字一板地说了出来:"一鸟进林,百鸟不语,同类也,何惧也?" "咦!"——客人们悄悄地骚动起来了,"这不是把咱们的不说话当作是怕他了吗?""这是怪咱们没有跟他打招呼呢。""这话说得多有学问呀,把咱们挖苦得多深刻呀!""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分明是个才子嘛!" 醒悟过来的客人们赶紧起立打招呼:"妹夫,快请进,快请进!""他姨夫,请这边入座,请这边入座!" 傻女婿按照本地风俗被安排在了上座,客人们继续着刚才中断了的闲话,并不时地用眼睛扫一扫这位了不起的贵婿,想跟他说几句话又不敢冒然开口,生怕他计恨刚才的不礼貌再把自已挖苦几句。谁也不敢讨这个没趣。 吃"接风面"的时候,端盘子的下人又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每人面前都摆了一双筷子,在他面前则只摆了一碗面。客人们意识到了下人的用意,谁都不说话,瞪着眼睛在看他如何举动。 这傻女婿由于有了第一句话的经验,就放心大胆地说出了他学过的第二句话,只见他摇头晃脑地嘟囔着:"鱼儿不错,可惜无网。" 大伙儿一听,都乐了,并啧啧称赞这位新女婿语言的幽默、风趣。有一长者以嗔怪的口气嚷道:"怎么搞的,为啥不给他姐夫拿筷子?" 筷子拿来了——是一根,不是一双——下人们想进一步考察一下这位新女婿到底傻不傻。当端盘子的下人刚一转身,傻女婿拿起那根筷子在桌子上敲了起来,并生气地嚷道:"双桥好过,这独木桥难沿!"这一下,下人害怕了,赶紧地又递过来一根筷子,并躬身赔礼道:"请姑爷息怒,是小人粗心,一时侍候不周!" 三句话说过,使客人们彻底地改变了对这位新女婿的看法,一致认为他是个才子,是个说话很厉害、很尖刻的人,万万不能等闲视之。 吃过"接风面",喝了一会儿茶,不久,酒菜就摆了上来。新女婿不开头,谁也不敢冒然举杯,免得再惹他发火讨个没趣。 一直在院子里以若无其事的神态观察着客厅动静的媳妇,这时人不知鬼不觉地敲了一下铜盆儿,说闲话的客人对这一响声当然是听而不闻了。只见傻女婿端起了酒杯,说道:"请诸位喝酒,喝酒!" 客人们快慢不一地端起了酒杯。等新女婿带头喝干杯之后,大伙儿这才很有礼貌地把酒杯送到嘴边,有干了杯的,也有只咂一口的。等大伙儿都放下酒杯,院子里的铜盆儿又响了一下。新女婿又拿起筷子:"请吃菜,请吃菜!"客人们又跟着他把筷子杵到同一盘菜上,然后又说开了闲话。 就这样,喝酒、吃菜、说闲话,酒席进行得很正常,谁也没有觉察到这井然有序的酒席是受院子里的铜盆儿指挥的。 凑巧的是,傻女婿的媳妇被一个姐妹硬拉着说闲话去了,正在院子里戏闹的孩子中有一个男孩发现了这个扣着的铜盆儿,见旁边还放着一个小木棍儿,就像敲铜锣似地猛敲了起来,"当当当"地响个不停。这一下,可忙坏了客厅里的傻女婿,只见他慌忙站起,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上筷子,口齿不清地喊道:"快喝酒,快吃菜!快吃菜,快喝酒!快快快!快快快!" 客人们被这突然的举动吓愣了:"怎么了?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 傻女婿满脸汗水地用端着酒杯的手指着院子里责怪大伙儿:"这还用问?这还用问?你们没长着耳朵吗?你们听不见这铜盆儿敲得多么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