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菜花黄,疯子忙",春天是个躁动的季节,人们的心理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Psy525.cn 3月23日,记者从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了解到,这个季节,前来就诊的病人正逐渐增加,并且以中青年患者居多。专家建议,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春天多变的气候也会使正常人情绪波动较快。如发现自身及家人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别让心理患上了"感冒"。 病例: 在江油县城一所中学教书的李老师,平时总是面带笑容,可最近却经常长吁短叹,没精打彩的,还经常发脾气,动不动就对着5岁的儿子大呼小叫。"总是觉得心情很烦躁。明知道发火不好,可就是按奈不住。"李老师说,这种情绪先是在家里经常出现,后来发展到上班也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都感到力不从心。面对送医下乡的心理医生,他坦言,自己也很注意调节情绪,没事时还练习书法,希望籍此改善自己的情绪,可是没有任何用处。 解析: "根据临床观察,每年春季都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此病严重时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其实,这就像伤风感冒一样,关键在于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自我调节。"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春季抑郁症之所以高发,主要与春季气压偏低有关。气候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类疾患。另一方面,春季人们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与社会外界因素也密切相关。"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经常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都安排在春季制定,使得不少人身心产生诸多不适应,所以极易诱发精神抑郁。 据统计,对于天气的变化,有30%的人感觉明显,从而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疲倦、健忘、眼冒金星、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寒战、没有食欲、易激动等,有时甚至连陈年的手术刀疤也会发痛。因此,有研究精神病的学者把这样的"气象病"看作是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明病。 孙学礼提醒广大农村群众,应在春季多进行户外活动,多与朋友沟通,多给自己放松的时间,以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春季抑郁症"的发生。 治疗: "春天容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是正常的反应,只要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平稳度过。"孙学礼指出,抑郁症的产生都有一些情绪上的原因,如工作压力过大、竞争失利、遇到亲人去世等。面对这些心理因素,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积极应对,是预防抑郁情绪及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经历了去年的特大地震,身处灾区的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应受到关注。" 专家建议,当正常人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除了自我调节外,如果不良情绪长期不能排除,还是要积极地去看心理治疗师,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解决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