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红 类延旭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退休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离退休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比较紧迫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龄事业的关心与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机构,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高校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步伐,不断完善离退休服务管理体系,不仅是离退休同志安度幸福晚年的需要,也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离退休人员是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是优质的人才资源。很多身体较好的离退休职工往往是退而不休,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继续为教学、科研工作做出新的贡献,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余热生辉。当然,也有部分老人身体欠佳,生活不便,需要照料。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空巢"家庭不断增加,在老年人的生活关照、精神慰藉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推动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使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在安度晚年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继续发挥余热,体现人生价值,对于推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高校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具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二是活动场所和设施比较齐全;三是文体活动比较丰富;四是工作队伍相对稳定、机制比较健全。相比较而言,高校离退休工作能够基本满足高校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要。但对于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以及家庭少子化的发展形势,如何积极应对好这一挑战,进一步做好这种新形势下的高校离退休工作,笔者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完善考核、培训体系,建立离退休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带来的家庭子女大幅减少的问题,养老模式也正在从过去的国家养老、家庭养老向多种养老模式转变。但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绝大部分老人其实还是喜欢居家养老。对于一直习惯于"养子防老"、"故土难离"的中国人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在学校工作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离退休教职工,对单位有着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论在学校领导中,还是自己的院系、教研组的同事中都可能会有自己的师弟师妹或学生,因此,退休后与单位的联系虽然减少了,主要活动区域以社区为主,但不可避免地仍然时刻关心着单位的发展。从目前高校离退休工作情况看,基本都具有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从院系来看,每个单位也都有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员,当然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这些同志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上述这些特点,为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要以"分类考核,综合评价"为主要思路,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离退休服务管理整体工作在基层单位考评中得到合理体现。学校可以设立管理服务奖励基金,每年年底对各个单位进行考评,对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形成离退休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合机制。离退休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及社会老龄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此外,还要加强为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高质量的服务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为老服务工作水平。通过召开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观摩学习等措施,使工作人员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对为老服务工作有一个全景认识。同时,还要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夯实理论基础。 二、贴近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提高离退休服务的针对性 离退休工作,说到底是为老服务工作。使老同志满意,让学校放心,是高校离退休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要求。由于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个体的差异性较大,老年人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要做好离退休工作,就得研究和尊重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做好基本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同时,按照"分类指导,按需服务"的要求,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离退休群体,根据其需求,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如对独居和空巢老人而言,他们在心理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对他们应以提供陪同聊天、心理咨询等精神方面的服务为重点。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意识不清的老人则侧重提供生活关照、康复保健等服务。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定期与他们沟通情况,交流思想,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特殊关照;对于个别无儿无女、住院无人照料的老同志,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建立"一帮一"的帮扶形式,给予关心和照料。 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群体要充分挖掘其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把大家凝聚起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兴趣团队,为他们积极搭建交往、娱乐、健身或者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的平台。总之,只有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离退休人员的具体需求,才能不断提高为老服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现家庭、单位、社区联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为老服务网络建设,从纵向看表现为要努力满足老年人对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的基本要求;从横向看表现为服务主体的相互配合和联动,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高校离退休群体,以知识分子为主,在对服务的便捷化、人性化、高效化方面,尤其是在精神层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或追求。从基本服务来看,高校在为老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配套设施相对比较齐全。从购物、餐饮、就医、学习、娱乐、健身等多个方面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社会化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快。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和变化,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形成自助、互助、他助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特别是要积极推动老龄互助活动,这对促进为老服务工作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建立和完善老龄互助组织,实现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长效机制。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邻里互助在为老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举办邻里节等活动,密切邻里关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大量引进家政专业服务力量,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问题。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人及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充实服务队伍。高校最大的资源就是学生资源。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热心公益。社区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老人群体,与他们结对子,形成志愿帮扶机制,特别是要在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方面多发挥作用。同学们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会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在为人与为学方面学到很多知识,深受思想教育。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对目前紧缺的社会卫生资源的一个有力补充。政府应当积极支持高校医院建设,充分利用这一优质社区卫生资源,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社区文化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加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推动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深入开展。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高校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必须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坚持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形成高校特色的离退休服务管理格局,为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士一.加强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2(4) [3]徐航.新形势下开创高校离退休工作新局面的思考[J].人文教育,2011(1) [4]胡小毛,胡奎.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企业导报,2012(2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