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心理咨询 C女士告诉我她的一个困惑:这一生吃了很多苦,遇到过很多困难,但都挺过来了。但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看似一切都好了,工作稳定了,也快要结婚了,自己的心理反而出了问题。像这样的小事,在以前根本不当回事。比较起以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对自己刁难,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为什么自己的心理现在变的这么脆弱?!我告诉她:我感觉C女士似乎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不定她内心深处也有自卑感,也很脆弱。她点头承认自己是这样的,并表示自己本来不是这样的。为什么? 我告诉她,这可能与她成长的经历有关。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了解她成长的经历。 成长经历 C女士在湖南的一个山区出生长大。小时候家境贫穷,父母都是农民。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好,奶奶对妈妈很苛刻,导致妈妈流产两次,在怀C女士的时候,也差点流产。生下C女士之后,身体变的非常虚弱,经常去医院。因为妈妈的原因,爷爷奶奶不喜欢自己,而偏爱堂妹和表妹;爸爸又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自己和妈妈相依为命。那个时刻,她总是很担心妈妈万一哪天就会病重去世。除此之外,小时候其它一切还都算好。 C女士还叙述了小时候的一些可怕经历。5岁时,从自行车上摔下,伤了鼻子,去医院缝了很多针;8-9岁,被邻居家狗咬伤(她本来和邻居家狗很熟悉。离开两周后再去看狗,摸它,被它咬伤)。12岁时,因调皮而伤了表妹,爷爷为此重重的打了自己。那时,家里没有人理自己,自己站在院子里,感到很无助。 10岁时,父亲因为揭发村长贪污,而遭到村长殴打。父亲反抗,村长假装受伤倒地,并要人打120,送到镇医院治疗。警察也来了,把爸爸拘留了2周。此后,奶奶和妈妈借钱买了一些鸡蛋去医院看望村长,而村长和他的家人对她们百般羞辱,这让她感到屈辱!那时,她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再受人欺负。从此之后,她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 初中期间,想入团,落选了,自己很难过,哭了很长时间,眼睛都肿了。后来老师可怜自己,给他们班多申请了一个名额,让她入了团。高中期间,也做过班干部,学习也很努力,但是高考时出现了一个失误,分数没有过一本,她几乎要崩溃了。后来是她的一个老师以自己失败的经历鼓励了她,让她重新振作起来,再复习一年,她一定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于是,她复读了一年,第二年考入了本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结果耽搁了学习,成绩下降,没有得到奖学金,而她的几个室友都得到了奖学金,这让她很抑郁,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大学毕业后,她想更上一层楼,报考上海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她的导师是一个知名的学者,在国内许多杂志上发表过许多文章,有很多的科研项目。但是这个导师并不真正关心学生们能否毕业,一味地只是要学生给他做试验。因此,她的多个师兄和师姐都不能按时毕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绞尽脑汁,让自己不但按时完成了必修的课程,而且也获得毕业所需要的数据,按时毕业了! 在讲述这个过程中,C女士脸上露出自豪的脸色! 毕业后找到这份工作,是一家外国的药企,研发医药设备。她的工作是检验设备是否合格。目前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起初还可以,只是最近感觉她的同事处处与她作对,感觉有点崩溃。她自己也不能接纳自己会这么脆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分析 根据C女士的这个成长经历,我分析到:因为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好,受到奶奶的排挤,她也成为一个受害者,这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为此,他对被排挤特别敏感。现在感受到同事在排挤自己,这种感觉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种不愉快的经验。另外,父亲被打和被拘留的经验也让C女士明白:我必须要出人头地,否则就要受到打压、排挤和起伏。 这些经历有利有弊。利,是激发了她的奋发图强,激励着她考入省重点大学,这点她承认。她说他们镇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另外一个高中生考入一本,更妄谈重点大学。我提醒,还有弊端,就是让她有了自卑感和不安感:我出身卑贱,穷人中的穷人,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打压。一遇的挫折,小时候那些糟糕的经验就会浮现出来,让自己害怕。C女士承认是这样的。无论是在高中期间,或是大学期间,受到一点挫折,就会让她几乎陷入崩溃。但每次想到被家里亲戚嘲笑,爸爸受到欺负还被拘留,就努力让自己坚持下来。 这几年来,是"我一定要出人头地"这个目标一直在吸引着她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走到了今天。现在,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了,终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突然感觉目标似乎没有了,那种拼搏的干劲也就减弱了。所以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抵抗力也就减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遇到那么大的困难,自己都能克服;而现在遇到这个小困难自己都克服不了的原因。 "那怎么办呢?"她焦急的问。 "需要重新设定奋斗目标",我告诉她,"还需要修复过去留下的一些心理阴影。奶奶对自己和妈妈的排挤,爸爸被打和被拘留,都会给你留下一些心理阴影。这些阴影需要消除,否则会让你一直缺乏安全感,对人很敏感。"她接受了这个建议。下次心理咨询,我们开始探讨她的思维模式,并尝试做一些认知调整。 心灵花园心理专家 陈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