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实现三个转变创新劳务品牌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


  实现三个转变 创新劳务品牌 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沂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具体指导下,沂南县立足县域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服务理念,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在优先满足县内用工的同时,不断拓展劳务空间,打造了“***劳务”特色品牌,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新的突破和发展。2010年,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委委员孙业礼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我县就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实现县内就业和劳务输出协调发展的转变
  近段时间以来,“用工荒”局势的出现及蔓延,受到了中央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对此,我们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要求下,及时调整思路,科学谋划出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县内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一手抓劳务输出,实现了县内就业与县外输出的有机结合、和谐发展,有力的缓解了用工荒难题。
  一是加强领导,全力维护民生就业局势。2004年以来,县里就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社、财政、发改、农业、经信、教育等3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县委、县政府领导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目标考核责任制。每年都定期召开全县就业及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统一进行考核,在全县形成了抓就业就是抓服务、抓服务就是抓发展的良性机制,为全县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架设劳动力就业“金桥”。每年春节期间,我们都开展以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整顿劳动力中介机构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已连续举办8届春季用工洽谈会。本着早打算、早安排、早部署的原则,今年的春季用工洽谈会从正月初四开始,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共吸引了县内外90余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800余人。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下乡月活动,采用到农村赶大集的形式,组织专人到全县16个乡镇举办招聘会,让广大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掌握企业用工信息,找到合适工作。《中国劳动保障报》和***电视台先后对我县的招工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大就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求职者了解全县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及县内外企业的招工信息、待遇水平,切实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架起“连心桥”,并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在今年的春风行动中,青岛电视台、***电视台、县电视台、县报社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县春季用工洽谈会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基层平台的作用,在每个乡镇都设立招工宣传站,对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动员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到乡镇集市上设宣传点,和求职人员“面对面”交流沟通。各种形式的宣传为农民外出务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破除了农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恋家思想,在全县形成了“就业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惠及一方”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思路,打造品牌,实现从普通打工者到精英人才的转变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注重培养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让在外农民工成为当代***精神的传承者,先后培养了徐万年、皮进军、王召利、朱广田等一大批“国字号”先进典型,实现了劳务输出队伍由普通打工者到精英人才的转变,打造了***劳务特色品牌。
  一是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民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04年我们就在驻外办事处建立党团组织,按照“党支部建在港上,党小组设在码头上”的思路,在劳务人员集中的青岛港集团公司劳务基地设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把优秀农民工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现已发展农民工党员34名,“全国劳动模范”徐万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皮进军、“全国优秀农民工”王召利、朱广田,都是我们发展的第一批农民工党员。把劳务工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全部由乡镇转移到了县人社局党委,彻底解决了农民工党员过组织生活难的问题,同时也探索出了通过劳务输出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的一条新渠道。我们的做法被中组部以“党旗凝聚农民工”单条刊发,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2008年“七一”我县驻青岛港农民工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受到表彰的农民工党支部。
  二是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本着“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培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县内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参与职业培训。目前,全县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达14家,年培训能力过万人。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培训效率和成果的转化率。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合作,配合用工单位搞好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造了“万年速装”、“召利全能”等品牌。目前,我县在青岛港从事技术岗位人员达1100余人,他们的月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为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我们编印了《沂南县农民工普法读本》,并全部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实现了农民工业务技能与文化水平的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弘扬***精神,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我们以办事处为依托,深入开展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目前,***精神已经在青岛港扎根、开花、结果,“沂南籍农民工”在青岛港成为了活字招牌,他们成为新时期***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劳务品牌的效应更加凸现。2009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了徐万年等8名沂南籍优秀农民工,并与他们共进晚餐。市领导张少军、张务锋、左沛廷等先后接见了徐万年、皮进军等优秀农民工。
  三、以人为本,搭建平台,实现由粗放式输出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平台。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60余万元重新装修改建了县人力资源市场;投资100多万元,在全县17个乡镇、开发区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平台,建立了人力资源库,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身份证识别仪、保险柜、档案橱、办公桌椅等,并全部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实现了劳动力资源共享,为全县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我们坚持以“农民打工,政府陪读”为理念,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搞好服务。目前,沂南县在青岛务工人员达6万余人,占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的接近一半,其中仅在青岛港集团务工人员达3800多人。在青岛港我们投资300余万元建立了两处农民工食堂、浴池、卫生室等,对农民工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并开设了农民工夫妻探亲“温馨房”,让农民工享受到家的温暖。为农民工在我县加入了养老、工伤、医疗等五大保险,2010年仅青岛港农民工就在我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3800多万元,占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年收缴总额的1/6,目前我县结余的2.6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是从劳务基地征收的,在我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极大的缓解了支付压力,增强了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共引进税金503万元,相当于我县在青岛办了一处安置3800多人、年工资收入过亿元的无烟工厂,让农民工得到真正的实惠,切实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每年春节,我们都向在外的农民工印发慰问信,介绍家乡发展变化的同时为他们送去祝福和希望,受到农民工的欢迎,2010年县政府授予我们局“爱我沂南贡献奖”,奖励现金19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实现税金280万元,年内引进税金力争突破1000万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为全局干部职工再争取更多的奖励,实现富县、富民、富局的目标。
  沂南县劳务输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市局以及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特色,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站目录投稿: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