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落实,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疫情总体上得到了较好的遏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谋划师生返校复学时间的同时,也要求学校提前谋划,抓住师生返校前的窗口期,有序引导师生安全返校,为开学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全员动员,工作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受到"疫情防控压倒一切""安全防范优于教学工作"惯性思维的影响,缺乏防控与教学"两手抓两手硬"的辩证思维,把工作的所有精力偏向于人员防控、物品防控以及技术防控,对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疏于研究、思考和准备。 一方面疏于思考假期"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效果与复课后的新课教学如何做好有机衔接,另一方面疏于思考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常态教学的工作关系。因此,加强疫情防控期中小学返校复学阶段的教学策略的优化和管理十分必要。 澄清返校复学后的思想认识误区 学校要及时澄清师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缓解其在疫情防控上的观望心理、侥幸心态和敷衍情绪,及时化解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认识误区。 比如: 教学场所学生人群密集,如何减少师生病毒感染风险的焦虑心理; 教学工作与疫情防控并重,如何处理疫情防控管理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思想矛盾; 各科课程教学时间紧张,原有课程内容多,如何科学解决教学内容取舍的认识难题; "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学习课程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如何把握重新上课还是进入新课教学两难的选择困惑; 为了规避人群密集,如何做好返校复学后的教与学环节的个性指导; 加强学校质量管理,如何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动与教学质量不滑坡的现实矛盾等。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教学思想的统一,在及时通报疫情防控进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疫情常态防控与教学工作开展之间关系的平衡指导,保证师生认识到位,各项行动听指挥,课程学习不停步,学习效果不降低。 返校复学后的十项教学策略 准备充分教学用品。疫情防控期,企业停工停产,工人居家隔离,各地教材印刷和配送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复学后,各地教材保障部门要在开学前将规定的教材、征订的教辅及时到校,保证学生能教材到手,不延误正常上课。 学校要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各学校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隔离区,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尤其要高度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和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准备要充分,保证每一所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同时,落实好教师上课戴口罩上课的要求,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及时摸底学生学情。开学后,一方面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学情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学校活动空间允许的,就进行纸笔测验,纸笔测试考场安排困难,有人群密集隐患的,可以采取在线测试网络平台工具进行线上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改。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多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较长,接近1个月左右。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或暑假休息时间的衔接。 要明确实际教学时间,明确假期调整的精细安排,保证课程计划、备考计划,时间节点清晰,提前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 比如:可以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当合并章节,几个主题相近章节测验整合,能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以及原定每个章节的测验频次,节约一定的测试占用的时间和每个章节测试试卷评讲时间。 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 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能上讲台讲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减少满堂灌和以讲代练的行为,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尝试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方式,采取"线上点播,线下答疑"的学习形式,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格局。 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各学科面临着课程计划偏紧的问题。尽管课程内容作了统整,但是一些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掉队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 教师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的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在辅导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检测,精准了解每个参与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效。 多元实施学习评价。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的总体学习评价当中;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调整,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整体,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课程学习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同时,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学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统筹管理复习备考。毕业年级,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因复习时间的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即: 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头; 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 三是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安排,避免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睡眠时间; 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 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的氛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 六是统筹群体复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一是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线上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落实返校复学后的教学关键举措 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学习正常轨道,减少学生、教师进入开学状态慢的问题。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减少效率不高的会议。 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切实关注毕业班工作。由于时间紧,复习课程内容多,毕业年级师生的心理压力大,教与学的负担重。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精简过多教学评比检查。精简过程检查、教学视导,让老师和校长安排教学,抓实课程计划调整的落实,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特别是减少那些非重要又不紧急的教学检查和与各类专业竞赛及评选的频次,保证学校、老师有充足时间安心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学生个体的备考辅导和作业批改答疑。 适时调整教学评价安排。各学校要统筹课程的调整安排,制定非毕业年级期中、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命题与考察的具体建议。可以将期中考试调整为随堂测验,为后续教学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复习工作的节奏失衡。 — END — 来源 | 本文系教育家杂志社原创,原标题《疫情防控期返校复学后的认识误区澄清与教学策略优化》 作者 |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丁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