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不仅是播发国内外新闻信息的权威机构,同时也是扩大中国在全球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价值、建立国际合理经济秩序的重要平台。而机构投资者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力量,在接收和传播国际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的作用,如评级机构、投行机构、对冲基金、国际银行等在对国际话语权、商品市场走势、外汇市场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金融数据库作为机构投资者依赖的新闻信息来源平台,就会通过真实、正确、多样的信息渠道影响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判断、分析、决策、信息发布,从而对全球经济的参与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研究我社金融数据库的建设,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数据库对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意义 金融数据库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投资者的眼睛。在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增长迅速的情况下,没有金融数据的支撑,机构投资者就等于盲人摸象,毕竟机构投资者的竞争优势除了资本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估算,而估算的依据则是各个渠道汇总而来的各类数据。投资机构关注的核心和重点是其管理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资产的价格就成为了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标杆,而资产价格的形成由市场交易双方的博弈均衡而成,因此,价格以及影响价格的各类因素(数据与非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 就全球市场而言,每个市场直接参与者以及非直接参与者机会每天接触到大宗商品、债券、外汇、股票等价格的波动,这些波动数据以及波动背后的因素数据就成为机构研究、投资、风险管理等部门关注的重点。例如,国际油价的上下波动,以及影响油价波动的美国外交政策、美欧军事行动、OPEC与非OPEC成员国的油价联盟政策、全球石油产量、消费量、美联储利率、美元指数、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大经济体GDP增速等都是大宗商品投资者关心的要素,这些要素有的可以直接用数据表示,不能用数据表示的因素影响则可以通过数量模型进行估算,从而得出未来油价的波动幅度,类似于股票的估值模型得出的结果,各类机构根据这些结果进行投資,以满足获利、保值、锁定成本等各种企业目的。 从1992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狙击英镑事件、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方机构对事件本身的走势演化(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这些机构包括政府、本地银行、国际资本、各类投资者、实体经济企业等。由于各个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决策行为,当市场最终确定走势时和交易最终结果时,就形成了有人巨大获利、有人破产的局面。因此,对数据的研究与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有些机构能够提供全部或部分数据给机构使用,这样的信息提供商就成为话语权的重要参与者和制定者,比如路透的数据、新闻信息、图片信息、评论信息等,每一天都在影响全球机构的各类决策,其意义不言自明。 二、机构投资者对数据基本需求 金融数据库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公司数据、交易数据据、衍生数据、其它数据6大类。这些数据的展示和使用,不仅要达到结构化,更需要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而个性化或许是后发信息提供商的突破所在。 宏观数据是一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家(地区)组织的经济社会数据,各个期限的宏观数据能够让机构研究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经济走势。在判断一个地区过去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宏观数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也为其它类型的数据研究结果提供一个基本参考作用,因此,宏观数据及其分析就为全球经济体之间的金融投资、贸易往来、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提供基本决策依据。就高频交易金融市场而言,如外汇市场,机构交易员需要每日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数据,如利息、就业、GDP、CPI、PPI等数据的发布,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比较来判断一国汇率的走势,从而决定交易的方向,如当前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崩盘四国" i就是典型的关注对象。 行业数据,则是在宏观数据下的中观数据,行业数据通过把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行业的总体发展面貌。这些数据包括基本的产量、销量、库存、投资、产能、消费、进出口、价格等各类数据。虽然行业数据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对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但是由于当前产业的深化发展,往往一个产业内,不同板块之间也出现巨大差别。如2000年后的有色金属行业,一些基本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行的局面,整个市场哀鸿遍野,但与此同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钴、锂等的小金属出现了持续的井喷行情,与此相关的投资标的则成为了金融市场的焦点,这个焦点带动产业投资,并延伸至非洲、澳洲、拉美等地区。同样,2017年基本金属、煤炭的反弹也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表现非凡。 企业数据,作为微观主体的数据,是投资者重点分析的对象,尤其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更是如此。对于非券商的投资机构而言,国内沪深两市3500ii多只股票的基本指标分析(如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等)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即使是券商分析师也往往无法及时完全覆盖所有上市公司,这时候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商则显示了竞争优势,如专注价格的百川资讯、中华商务网。 交易数据,由资产交易而产生的数据,包括各类交易价格(现货、期货、竞价等)、交易量。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市场交易双方综合了各种信息而产生的最终决策结果,由二者数据又衍生了各种技术工具和数据,用于进一步分析历史趋势,并用于判断未来走势。 衍生数据,由上述各类数据经过计算而产生的各类数据或数据集合,如经济指数、金融指数、风险指标体系及数据、估值模型及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投资者用于判断交易、盈亏分析、每日盯盘、风险管理、后台结算等流程工作。 其它数据,则是在上述大数据之外一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投资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宏观经济、行业经济、企业运行、价格等方面的可能出现的一些演化后果,辅助研究、交易、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如气象数据、人口数据、疾病数据、地质数据、军事数据、社会偏好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产生的基础性研究和事件性研究,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或经济研究成果。 三、国内金融数据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 当前国内金融信息市场基本上是全球性竞争市场,从2003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iii启动新闻信息市场化服务以来,至今已经15年已经过去。在这15年中,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风起云涌,从国际巨头独霸天下到目前国内企业初露峥嵘,见证了国内金融信息服务的崛起和广阔发展前景。 金融数据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分层市场,同时每个细分市场均出现了2到3个寡头或领先企业的格局。 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商品、外汇、衍生品)的报价、交易、风控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基上都是欧美信息机构把持,如彭博的数据系统、路透电子交易系统、花旗德银的报价系统、SUNGARD的风控系统等,这些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基本上国内短期内无法涉足,而这些服务对国内大中机构来说则是必须的金融交易需求服务。如全球外汇交易、美债日债交易、全球股票交易、有色石油大宗交易、衍生品交易等,这些信息服务从2003年至今,国内机构无一家能够进入,基本上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拼杀。国际大型机构不仅垄断高端的各个细分市场,目前也在积极进军中低端市场,如果各类数据的查询服务,仅这一块的全球化服务,国内信息提供商就无法有力抵抗,毕竟全球数据积累、整理、展示也非一日完成,况且还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保障。 国内中端市场是主要国内金融市场的报价、交易、数据查询服务,国内金融市场的风控系统和后台结算系统及相关数据库还是国际信息提供商把控,如OPICS系统。虽然国内机构也在做,但是所占份额不大。国内市场在金融交易方面基本上是国内私营或国有机构占有,因为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问题,外资机构仅在金融衍生品的场外询价方面进行跑马圈地。国内中端市场规模最大、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当属金融行情报价系统、数据查询系统,即典型的数据库服务。在这个领域,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龙头则是万德,东方财富后来居上,在现货价格报价上,呈现百川资讯和中华商务网两个寡头并存的局面。根据市场公开的信息,2016年万德公司营业收入13.3亿元,净利润8.25亿元,净利润率62%,净利润率超过了99%的A股上市公司,市场估值200亿以上,可以预见,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独角兽出现的时间不会太晚。从万德的净利润率来看,其已经形成了一马当先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包括产品服务、品牌管理、渠道管理三大支柱,其它企业想分一杯羹,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在低端信息市场服务,主要是各类报告、信息、调研、咨询、宣传等商模式,由于没有太高的进入门槛,这个市场基本上是红海竞争,企业能够在这个市场存活,主要靠的营销特长或渠道优势,各个信息提供商之间的产品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 四、对我社金融数据库建设之路回顾 新华社金融数据库的建设最初起始于中国证券报的数据库,以及原经济信息编辑部的数据服务。2004年,本文作者通过对海通证券的详细调研,向经济信息编辑部提出了建设新华社结构化数据的建议报告,最终由于投资大、困难多iv而暂时搁置。2006年,新華社依托经济信息编辑局启动了新华08系统v建设,金融数据库列入其中,由于各种原因,新华08由于不可用性最终没有成为新华社的信息拳头产品。2016年,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转制为中国经济信息社,金融数据库的建设再次提上公司的工作议程,并开展大规模的开发工作。从整个建设过程来看,金融数据库的建设堪称一波三折,也非一日之功能仓促而就。 金融数据库建设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投入大。几千万的资金投入连每年的数据使用费都不够,再加上开发团队、加工团队的巨额人工开支,不是一般小企业能够承受。二是,需要企业型决策管理。没有企业式管理,那么所有重大投资行为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始无终的。2016年前,金融数据库由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技术局、营销平台三家机构协力构建,这种机关管理模式(而不是企业模式),层层上报,层层批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承担失败风险,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三、高水平的金融数据库建设带队人,金融数据库的建设负责人要具备熟悉金融市场、熟悉数据库建设的双重能力,否则就会造成长时间的"再学习障碍",市场等不得再去学习金融、学习数据库。四是高质量的内容设计和IT设计团队,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从头再来,市场必将淘汰落后者。 一个典型的后发代表就是东方财富金融数据系统CHOICE,其从2013开始建设并推向市场,短短5年时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五、构建我社金融数据库的建议 结合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信息市场结构、数据库建设特点、我社新闻信息的发展战略等方面需求,以及本文作者在我社10几年的信息研究、模型构建、数据研究、金融市场调研等多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在构建我社金融数据库vi建设方面,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承担金融数据库建设的中国经济信息社一方面要拓展信息服务市场,同时要建设金融数据库,数据库的巨额支出需要传统的信息服务收入来支撑。这给传统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小的压力,在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通过有效的融资来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在传统业务无法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也是一个相对的最优策略。由于涉及到社级国有企业的股权变动,也要通盘考虑战略投资者选择、股权分配比例、企业投票决策权等重大问题。 二是集中力量做好数据查询和报价系统。即,集中所有力量做好6大类数据库的建设,对于金融交易、风控、结算、估值等系统暂时搁置,就新华社目前的建设经验、财力、人力还无法启动,而数据查询系统则是中国市场未来10年内市场最大的市场,农村包围城市不失为一个上策。 三是引进一家金融机构作为业务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的来帮助开发金融数据库,少走弯路,并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这种情况在彭博发展早期其和美林的合作堪称经典案例。 四是做优存量客户的综合信息服务。存量客户除了政府机关客户外,还有大量的金融机构、企业、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是金融数据的主要用户,巩固和优化这些机构用户有助于我社金融数据库的建设、推广,加速渠道建设和品牌形成。 五是建立和优化数据库人才队伍建设。金融数据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一支熟悉金融市场、熟悉技术开发的开发团队,建立起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推进研发工作快速推进。 注释: i土耳其、意大利、阿根廷、委内瑞拉 ii目前还有几百只股票等待排队IPO iii经济信息编辑部于2016年整体改制为中国经济信息社 iv 2004年仅购买数据费用已经超过预算规模 v 2006—2009年,本文作者一直参与新华08的建设 vi目前,金融数据库的建设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