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创新


  【摘 要】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具有鲜明的演进特征。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次聚焦"三农"问题,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随着农村经济向"新常态"的转变,现状下"三农"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也对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审视当下农村金融发展,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且效率较低完全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制度结构不清晰、组织不完善、方式存在偏颇等问题较为严峻。支农服务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应适应经济发展潮流,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努力探索出一条农村金融创新道路。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支农;制度創新
  一、引言
  (一)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即要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支持"三农"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金融机构,自主成立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金融服务网点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营业触角已经蔓延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子,成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存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类企业,为农村开展金融支农工作提供了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真正的农村金融主要力量。
  但农村信用社在逐步发展扩大的同时也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暴露出诸多弊端,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支农的支持。毫无疑问,新的目标对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农业领域更应当呈现出多领域、多类型、更高覆盖率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发展现状、满足国家对农村建设发展要求、更好更高效服务三农的完整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创新的意义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创新,是经济发展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农村经济中,信用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力军,也是依靠"三农"发展的鱼水关系。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创新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符合区域特色,满足了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也能发现自身问题,使农村信用社始终保持创新前进的状态。
  农村信用社因为其自身特性,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优势地位,也注定其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关系"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村信用社的一步步发展创新中,金融支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也对农村信用社加强金融支农提出了合理建议,在不断地创新金融支农服务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结构不合理
  在产权方面,农村信用社是一种混合产权模式。资本出资主要是各级政府,监督主要由政府主导,产权不明晰。但是面对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和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信用社的需求逐步增大,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扩张信用社经营规模和范围。与过去相比,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较为复杂,股权类型增加了集体股、法人股和国有股。但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已经导致了政府对管理的依赖,缺乏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弱化了民主管理,伤害了农民参股入社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及服务三农的现实。
  (二)小额贷款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局面。农民的收入断提高,从事的领域更加丰富也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种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贷款也不局限于传统的小额贷款,明显增加了对大额贷款的需求。但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信贷仍以小额资金贷款为主,这种贷款仅仅可以满足小农户的资金需求无法适应当下农村发展的大环境,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刺激经济市场。由于缺乏适当的信贷手段,贷款主要是抵押和担保,而农村信贷中的借款人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贷款,很难满足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风险要求,使得效率低下,信贷服务不能有效地与需求对接。基于这种滞后的信贷方式,无法达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风险要求,支农反成了滞农。
  (三)落后的风险控制方式
  农村信贷存在着大量的信贷资金,但不能放贷,贷款无法满足农户的合理贷款需求。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的原则。农业作为一个弱小产业,有其自身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存在,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的影响。面对目前信用社提供的小额贷款需求量大且无法满足农户对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而大额贷款农户存在缺乏可抵押物品致使信用社对农户房贷更为谨慎、保守的现状,都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上经营规模扩大化和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多元化。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有限
  尽管已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面对农村经济现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其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缺乏经验、竞争力低,短期来看,农村贷款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根据数据,目前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贷款也多集中在县城或者其他非农领域,而真正在村镇以及农业领域则少之又少。
  (五)被动的营销机制不适用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
  在当前,农村信用社所呈现出的基层工作人员经营意识较差的现状,仍是采取被动的等顾客上门的经营方式问题逐渐暴露。在信贷方面,信用社本身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并未主动做出宣传,产品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此外,一些农村信用社仍然采用过时的服务模式,缺乏创新的手段,服务模式仅限于柜台服务。同时,由于缺乏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和信贷程序的了解,农民自然会认为农村信用社不会有自己的贷款,所以他们不申请贷款申请。由于缺乏信息交流的两个方面,农村信用社很难保持自身优势,使自己离农民很近自然也就导致许多优秀的客户的流失。
  三、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创新的措施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布局的改变和大幅退出,国有银行对"三农"信贷投入量出现了大幅停滞,呈现出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面对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提出的更高要求,农村信用社要抓住时机,积极进行支农创新加大信贷需求服务、促进信贷扩张,通过专业手段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作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主体,是农村金融制度的牵线人。在"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宏观作用,履行其经济建设职能,将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村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农村经济存在其特殊性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需要政府方面加大制度管理、扶持以及必要时候的宏观调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成功的牵引人。
  (二)政策上的支农制度创新
  面对农村信用社吸金却使得大量信贷资金流出农村,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严重阻碍而这一问题解决不仅仅是政策可以解决,要从根本上消除农村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和业务制度创新。首先,农村金融供给受到制度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管理制度,一方面完善和增强了农村金融的支农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农村金融自身的竞争力。制度保障是基本保障,制度上的创新使得金融发展呈现鲜活发展态势,可以为农村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自下而上的农村金融方式创新
  "鸡蛋向外打破是生命"农村金融的发展仅仅依附政府调控和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扎根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最为清楚。面对政府主導的金融体系这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一种框架体系。这种体系制度只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不能完全的体现农村金融的需求,因而更多的需要金融体自身从所处农村大环境出发切身感知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重点在于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金融体系,是适应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适宜经济模式。
  (四)创新抵押方式
  由于农户财产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风险评估中缺乏抵押品。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禽畜养殖业中,可以利用具有较高市场价格、灵活性较高的活体禽畜作为资产进行抵押。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户自身的贷款需求。同理林业也可以通过衡量苗木自身价值来进行评估作为资产抵押,通过创新的资产抵押方式解决了双向问题,也成为农村经济里的新活力。
  (五)社会网络的组织与完善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社会关系和社区机制也是重要的调节因素。面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不得不考虑农村社会的风俗、传统、经营等诸多不可避免的社会因素,才足以保证原有支农制度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可行性。因此,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呼唤社会网络的积极使用。这种社会网络所产生的地方性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诠释。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同时又能够形成一条日常较以链,从而掌握各地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和满足小微企业贷款实践探索。即就是利用农村的熟人网络,将复杂的金融问题融入农村经济现状,在这种网络牵引下更新全面、更高效的去衡量信贷风险。
  (六)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对贷款管理机制创新
  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建立农户信息档案,对每个客户进行信用评估,确定贷款金额,掌握客户贷款情况。运用信用管理系统,利用电子业务进行小额贷款,使员工能够掌握每一个客户的信息,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
  四、结论
  "三农"问题是影响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是国家和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支农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坚力量。市场经济下,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激烈,金融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深刻意识到农村金融发展的迫切所在,提高对支农金融的投入和对支农金融的支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的创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上策略和建议都是结合实际总结出来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要扎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切实为农村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耿利剑.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问题及改进措施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2] 兰铁林.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2).
  [3] 王定祥,李伶俐,王小华 .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化逻辑与改革启示 . 上海经济研究,2010( 11) : 20 ~ 27
  [4] 刘卫锋 . 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 经济纵横,2009( 2) : 93 ~ 95
  [5] 孟 飞 . 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监管问题与制度创新 . 财经科学,2009( 8) : 18 ~ 24
  [6] 张乐柱.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年版.
  [7] 张静, 谭中明, 农村信用社效率问题的产权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01:116-118.
  [8] 中国农村观察,2007,01:11-23.
网站目录投稿: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