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经管类学生考研情况及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雍双渠+温晓林
  【摘 要】为深入了解经管类学生考研情况,分析影响考研成败的具体因素,帮助高校探索出开展考研引导工作的一般规律,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2016届毕业生考研的实际情况,从报考基本情况,影响考研因素,考研结果等多方面开展调研、分析数据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学生;考研;学硕;专硕
  一、2016届考研基本情况
  经管学院2016届共有699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在确认报名的考研学生260人。其中男生 111名,女生149名。專业分布上:市场营销12人,占专业比重20.34%,保险学6人,占专业人数比重22.22%,工商管理12人,占比27.7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8人,占比29.17%,会计学59人,占比36.65%,经济学25人,占比40.73%, 农林经济管理43人,占比45.95%,金融专业84人,占比47.73%(数据来源:校研究生院)。考取5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3人,其中市场营销1人,国际经济与贸易2人,保险专业2人,工商管理3人,经济学6人,会计学7人,农林经济管理10人,金融学24人。各专业就业率及考研录取率统计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我院2016届8个专业中,金融学专业的报考人数最大,比例最高,其次是农林经济管理和经济学,报考率均在40%以上,报考最少依次是市场营销、保险学、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报考率均低于30%。而从考取率来看,考取率较高的专业是保险学、农林经济管理和金融学,均高出25%。而较低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考取率不足10%,会计学专业的考取率为11.86%,也相对较低。从各专业报考情况与考取率、就业率的关系来看:各专业考研录取率与考试报考率基本成正比,报考人数多的专业考取人数也较多;而各专业的就业率与考研率没有直接关系。
  二、对2016届考研学生的调研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经管学院本科生考研指导工作,特针对2016届考研毕业生开展了相关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8个专业中随机发放并收回问卷125份。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报考情况分析
  本次调对象均为我院2016届毕业生中的考研学生。其中男生62人,女生63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49.6%和50.4%,我院考研总体学生中,男生111名,占比42.69%,女生149名,占比57.31%。我院考研学生的在性别分布上,女生略多于男生,这与我院2016届毕业生总体的男女比例一致。被调查的学生在专业分布上有所差异,金融学34.4%,会计学19.2%,农林经济管理15.2%,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各占9.6%,国际经济与贸易为6.4%,保险学4%,市场营销为1.6%。
  对于考研原因的分析,为了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想和人生追求成为最主要的原因,占到了72.8%,其次是对求职的结果或者实习情况不满意,退而考研,占比10.4%,父母强烈要求,自己并没有想好;跟风恋人或身边的同学分别占比9.6%和7.2%。可见,经管学院毕业生在选择考研时还是比较理智,主要基于更高学历和发展平台而考研。
  对报考的院校区域进行调查发现:报考A区(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高校的学生比例为97.6%,报考B区(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学校的比例仅为2.4%。一来,A区所在的省份主要为我国东部、中部和部分西部经济、交通和文化等相对发达地区,而B区则主要为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可见,学校所在地区的发展程度是学生考研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二来,A区分布了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但竞争十分激烈。而B区所在区域的高校较少,竞争反而相对较小。
  从报考院校的类别来看,重点985高校占比68.8%,普通211院校占比27.2%,一般的本科院校仅占4%。由此可知,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倾向于名校和重点院校。
  参与本次调研的125人中,报考经济类专硕的学生占比最高为33.6%其次是管理类学硕占比31.2%,经济类学硕和管理类专硕分别占比25.6%和9.6%。经济类中以金融专硕为主,而管理类学硕专业主要以企业管理和会计学为主。可见,从报考的专业方向来看,经济学专硕最受青睐,其次是管理类学硕。
  第二部分:考研结果分析
  对考研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大致分为三大类进行调查:一是经济类学硕和专硕,二是管理类学和专硕。
  我国2016年的学术型硕士考研国家线,经济类为325,管理类为335(A区),单科线均分别为45分和68分。
  我国2016年的经济类(金融、保险、国际商务等)专业型硕士考研国家线,经济类为325分(A区);单科线分别为45分和68分。管理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型硕士考研国家线为165分(A区),单科线分别为39分和78分。不同类别学生考研成绩分布情况如下:
  1.经济类学硕与专硕的分数线相同,在调查时,将他们放入一组。74名经济类考研学生填写了自己的考研成绩,其中总分在200-299和325-350之间的学生人数均占比22.97%,可见在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比较集中,且学生考分不高,其次是300-324之间的,占比21.62%,这部分学生与国家线差距很小。高出国家线45分以上的学生占比10.81%,而低于200分的学生占比仅4.05%。
  2.对单科成绩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的单科(政治和英语),分数在45分(未达到国家线)以下的为12.16%,高于45分以上的达87.84%。满分大于100分的单科(数学和专业课),分数在68分以下的达18.92%,高于68分的占81.08%.。两组数据对比可见,数学和专业课对经济类考研学生来说难度大于英语和政治。endprint
  3.对管理类学硕考研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总分在334-360之间的考生占比46.15%;300-334之间的考上占比23.08%;200-299分及361-390分之间的考上占比均为10.26%;390分以上的考上占比7.69%,而200分以下的考生仅占2.56%。可见,管理类学术型考试的考生成绩呈橄榄球图状分布,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较少,而中间考生较多,层次分布明显。对单科成绩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的单科(政治和英语),分数在45分(未达到国家线)以下的为7.69%,高于45分以上的达92.31%。满分大于100分的单科(数学和专业课),分数在68分以下的为5.13%,高于68分的为94.87%.。对比经济类考研学生的单科成绩,管理类单科过线率较高。
  4.对于管理类专硕考研情况调查,12名学生的成绩均超过国家线165分,其中91.67%超过了200分。对单科成绩的调查,发现单科成绩也均100%超过国家线。由得到的数据可推断,管理类专硕的考研笔试相对于管理类学硕和经济类硕士研究生笔试难度较低,考题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多为推理逻辑、常识判断等题,对数学的要求也较低,没有高等数学的考察,对专业课的要求相对也低于学硕。淘汰率较高的环节主要在复试阶段。
  5.对125名考研学生最后的考研结果调研:成功考研并已入学的学生为44人,占比35.2%;考研失败后准备二战的学生为50人,占比40%。考研失败,并放弃继续考研,打算出国或求职的学生为31人,占比24.8%。可见还是有不少考研学生选择继续考研,做好二战考研学生的思想和服务工作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三部分:影响考研结果的部分因素分析
  对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考研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分析。另一方面是对考研成功的学生和考研失败的学生分别做原因分析。
  125名被访者对影响考研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进行了打分排序,重要性依次是(图4):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良好的考研环境、有志同道合的研友、家人支持、培训班的好坏。可见学习计划和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考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非常重要。培训班的影响因素较小,不同品牌的培训班对考研成绩的影响差异不大。即:影响考研结果因素的重要性排名: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社会支持>考研培训班学习;
  在对经管类学生考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分析时,125名被访者中,主要选择了经管类考生人数太多(81.6%)、扎堆报考名校(68%)和分数太高等几大原因。对考研科目的难度调查发现,其中65.6的考上认为数学最难,其次是英语和专业课,各占16%和15.2%,而只有3.2%的人认为政治有难度。
  在分析考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与考研结果的关系时,超过一半以上的考生认为二者比较相关,尤其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大学四年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考研期间的学习的影响较大,也有40%的考生认为二者关系不大,因为日常学习和考研的目标不同,四年期间的专业课学习大多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而考研则是与全国的考生竞争,对二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无法相比。
  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对考研学习有帮助,尤其是专业课的备考上。
  在分析调剂期望与考研结果的关系时,44%的考生认为自己填报的志愿无法成功录取,自己调剂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但也有近40%的考生认为调剂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还有16.8%的考生对调剂根本不了解。但根据对本次调研中考研成功的44名被访者调查发现:有40.91%的同学是在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未通过的情况下,成功调剂到了目前就读的学校。只有59.09%的同学入学的学校为当初自己报考的学校。在今后的考研中,学生在第一志愿未录取的情况下,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联系调剂学校,争取更多的机会。在调查考上对调剂学校的预期时,接近50%的考生表示只接受211以上院校的调剂,有30.4%的考生表示只接受985高校调剂,17.6%的同学接受一本以上普通高校的调剂,而仅有2.4%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二本及其以下层次的学校。
  对考研失败的考试情况作分析,首先分析其分数的通过情况:其中76.45%的考生是因为总分未达到国家线或者所报院校的自主划线分数,7.41%的考生是总分通过但单科未过考研失败,还有11.11%的考生是在复试中被淘汰,仅4,94%的考生未能成功调剂。再对这84位被访者作考研失利原因调查,学习的精力和主观努力不够、学习方法问题、临场发挥和考研决定仓促占了主要几大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一)合理定位,避开过热专业和院校。我院2016届考生在报考学校时,扎堆名校,缺乏合理定位。报考志愿主要集中在A区的985高校,尤其是国内知名的财经院校,这些学校收分较高,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激励比较激烈。建议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避开过热的学校和专业,理性选择报考志愿,可考虑具有专业课背景优势的本校、部分分数相对较低的综合院校和西部地区高校。
  (二)调整认知,理性对待调剂结果。我院2016届考生对考研调剂的重视度不够。很多考生对调剂学校不满意,或者对调剂流程根本不了解,在第一志愿未能成功錄取的情况下,放弃了申请调剂,或者对调剂学校的复试准备不足。建议考生理性看待考研调剂,做好两手准备,在第一志愿落榜的情况下,及时关注各大高校调剂信息,积极主动地联系调剂院校,做好调剂院校的复试准备。
  (三)弥补短板,强化薄弱学科提升。我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尤其是文科学生。本次调研发现,考研率最低的专业是我院的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均不到10%,而这两个专业均为我院的文科招生专业,数学和理科思维较弱。此外,80%以上的考生认为考研中最难的科目是数学三。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计划制定工作中,提升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级培养,对于有考研需要的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考研数学辅导班,强化学生的数学功底,提升考研成绩。
  (四)厚积薄发,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和专业课积累。在调研中得知接近50%的考生在考研结束后,认为考研成绩的好坏与大学四年在校期间的专业课课程学习有关,一方面是专业课的知识储备能运用到考研的专业科目复习中,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在面试中更好地完成考官的提问。另一方面,大学期间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考研的备考影响较大,如,是否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是否定期复习和回顾等。但也有很多考生在考研失败后也未能认识到这一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课学习与考研的重要联系,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正确认识,做好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二战"考研学生数量多,心理压力较大。在调研中发现,毕业后在学校和家中准备复习二次考研的学生有近60人,其中大部分是考研失利的学生和未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这些学生承受这一年的时间成本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校应引导"二站"学生正确认识考研与就业的关系,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网站目录投稿: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