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四个贯穿赋予国企文化建设新的时代品格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效有序的基础服务,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政治保障和社会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企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新变化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开局,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也越来越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重大方略和重大理论;科技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改革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并将引领"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在这样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国企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让国企文化建设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课题,确保在旗帜、道路、价值观等重大问题上把牢方向,体现时代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四个贯穿"为线索,探索新时期国企文化建设的鲜明特征,把握其新的时代品格。
  一、把"四个全面"精髓要义贯穿始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自觉坚持以"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为引领,高扬文化理想,加快推进国企文化建设。一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打牢文化强企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有两层意思,覆盖的人群是全面和涉及的领域全面。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围绕"文化小康"目标加快国企文化建设改革发展,为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建设打好基础、增添后劲。二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迸发文化创造力。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气象,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文化大发展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速,促进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三是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依据,保障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法治为支撑。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以此来保障国企文化建设行稳致远。同时要让文化建设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建成具有国企特色的法治文化,以此带动法治社会的建成。四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坚定高度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国有企业亦如此,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就必须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坚持把文化强企摆在国有企业全局工作战略位置来抓,像抓生产经营一样抓文化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全面融入企业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践行者、捍卫者,发挥国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以责任担当诠释价值、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以法治德育强化管理、以作风素质展现精神。国有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登高望远,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握整个国家发展和世界变化的大势,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上抓住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在我国发展和世界变化的大势中去抓住根本、总结经验、思谋战略、主动出击。国有企业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强壮文化筋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唯有自信,才能继承优秀文化薪火相传;唯有自信,才能进行突破创新;唯有自信,才能屹立于世界经济潮头,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有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重点培育和弘扬国企精神。国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魂。一直以来,国有企业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奋勇拼搏、争创一流,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的经验证明,越是环境复杂、矛盾突出、挑战严峻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和信念。尤其是在"十三五"开局,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国企精神无疑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好的指引和最强的动力。
  三、把"互联网+"新思维贯穿始终
  当前,"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影响着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性的要素。"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至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互联网+"思维,就是秉承"平等、开放、创新、共享、协作"的理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给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使文化工作的思路、理念、方式、运行机制破除老传统,实现新的组织覆盖、工作载体,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新平台,而不是仅仅把互联网当作文化传播的一个工具和手段。树立"互联网+"新思维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积极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和柔性生产方式,建立上下互通、互动文化发展机制,放下身段,杜绝"家长式"管理心态,充分尊重多样化需求,让重视"用户体验"成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指针;就是要改变企业文化管理单一"工具属性",用"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草根性"的,有新意、有变化、引人入胜,生动有趣、虚实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特色活动,极大地吸引职工;就是要改变关起门来建设企业文化的做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阔的视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拓展企业上下游、价值链各个环节,大力弘扬企业优秀文化,广泛吸收外界先进"因子",实现文化"跨界";就是要迫切企业文化工作者树立起全面性、开放性思维,走出自己的固有思维,为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把信息文明的手段贯穿始终
  上一个章节着眼于探讨文化建设的"思维"、"理念",这一章着眼于文化建设的"手段"、"工具"。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文明代表着人类在科学、技术和计划领域中用智慧来征服世界所做的一起努力"。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信息文明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代表一种开放的文明、协作的文明、共享的文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重大的转型期,国家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治理的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必然要求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治理工具。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和实现路径,"信息文明"就是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达的范围、传递的速度与传播的效果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的变革,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回避和拒绝的新环境。"数据海量、信息缺乏"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尴尬问题。面对规模化、高速化、多样性的数据,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就会被海量数据淹没,最终导致由大数据的拥有和处理能力的差异带来的信息差距,即"信息鸿沟"。因此,增强数据处理能力,缩小"信息鸿沟"是当今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要尽可能搜集全体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善于对数据及其来源进行鉴别,形成良好的"信息资源观"和"信息价值观",选用适当的数据计量方法或应用程序软件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大数据潜在的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智能分析和信息整合,找到事物间的关联性,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从而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获得"大知识"和"大价值"。
网站目录投稿: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