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好的答案,我所知道的经济学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是我愿意跟各位企业家、创业家一起努力探索一个结论,争取让一个务实的明确乐观的世界观在中国抬头。 以色列崛起的秘密 我多年研究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就是危机推动改革,体制怎么解决问题,解决中国的生产力,基本在这个范围内。这两年也是机缘巧合,一次以色列的访问,我跟着去了一趟,受到很大的震撼。以色列很有名,是上帝的应许之地,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这是写在《圣经》里的话。 你走进去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是沙漠,又热又干。大家再看马克·吐温以前写的以色列——景色凄凉方面是首屈一指,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一切看起来都很扎眼,无遮无拦,没有远近的感觉,在这里距离不产生美丽,这是一块令人窒息、毫无希望的沉闷土地。 我们腾冲到黑河的对角线年降雨量是200毫米,我们已经认为是半干旱、不适应农牧的地方了。以色列很多地方年降雨量是50毫米,死海周围就是50毫米的降雨量。但里面有绿洲,有很好的花园。怎么来的?就是靠人。 以色列在沙漠里发明了滴灌技术。我们访问了创造滴灌的这家公司。当年是工程师意外发现,所有树都会死,就是后面公园这棵树一直活得好好的,仔细一查发现是水管渗漏,后来发现水管渗漏是一个办法。因为地面的蒸发量太大了,埋到地下把管子扎上孔,又省水,又能保证植物的需要。 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以色列国土面积12 000平方千米(北京市是16 000平方千米),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可耕地60万亩。一半国土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最后成为"欧洲厨房",出口海水淡化技术。今天以色列的主打招牌不是农业,但农业的成就也非常令人吃惊。前段时间去河北,海水淡化技术用的就是以色列的,比美国的技术算下来成本低。 更厉害的是它的Startup(新兴)的企业。我们都说硅谷厉害,硅谷最厉害的公司没有一个例外,都在特拉维夫(以色列第二大城市)有研发中心。为什么?人厉害。 我们今天都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能移动?摩尔定律有一条没讲到,芯片的存储信息18个月翻一番,热量也会翻番。如果热量翻番,怎么减热?台式机还有一个风扇,手机风扇在什么地方?英特尔特拉维夫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提出这个问题,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真是造福人类。 谷歌天下知名,现在你做搜索,你打一个字没打完,他一下就告诉你全人类查这个字最可能出现的是哪个。这个技术是谁的?谷歌特拉维夫研发人员。 这种故事你到了以色列这么小一块地方,会一个接着一个听到。你在想,神了,这块地方靠什么?800万人,却拥有7 000家Startup的企业。除美国、中国之外,这里是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拥有比美国、欧洲还高的人均创投资本。2014年,就这么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人均GDP3.5万美元。 凭什么?凭人。人凭什么?凭教育。我们中国人一直重视教育,去了以后发现以色列教育跟我们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他们信仰的力量比我们强大。那么多人,世世代代信这本书,这个故事我们读起来怪怪的,他们就信。他们5岁开始就读这本书。一本是犹太圣经,一本是多少年来犹太最出色的拉比解释《圣经》的一本书,今天有一些翻译本叫《塔木德》。这两本书每个5岁的以色列孩子都要读。他们相信不管千难万险,犹太民族将来会美好。我去了以后受触动。 还有一点,是教育方法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非常有信仰,但是这个信仰不是靠背、靠记、靠教条建立起来的。小孩子读圣经是两人一组、三人一组读,辩论,讨论。它的知识不是记住已有的东西,重点是探索未知的东西。这一条我们距离拉得大。我自己在教育领域工作,真是要好好反省。他们最厉害的一句话,我们代表团30多位都记住了。孩子放学回来,犹太人的母亲不问你学了什么,更不问你考了几分,就问今天你问了问题吗?问了好问题吗?从小这个思维习惯强大的生产力,会问问题。 这个民族没有别的资源,就靠人身上的知识就可以把这个国家建立起来。一位以色列第一个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请他来做报告,讲他怎么成长,他的发言很感动人。他说小时候他妈妈说,走进一条河流可以顺水走,也可以逆水走,顺水好走,逆水难走,她说你要永远逆水走。所以他什么事情有点成就就从头来,专业读好几个,到美国去读两个专业,终身教授当上后觉得没意思,回以色列。 你看《塔木德》里有一句话里非常有道理,"天下难做的事容易做成"。为什么?难做的事没别人碰。容易的事情对手一定多,难做的事情对手少。从竞争理论看,这个哲理是一流的。 值得学习的美国精神 回到我们今天这个问题上来,怎么看未来。 洛杉矶往东走全是沙漠地带,里面有一家公司是做太空的往返式的发动机。当然里面有很多技术介绍,我关心的是搞这些技术的人怎么想世界,怎么想未来。 他们认为人类有一些使命在他们身上,地球这样下去承载不了的,人类要早做准备,要太空移民,要往火星上搬,算下来首批200万人得过去。那么远,200万人怎么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开班车,每天发飞船,要研发可以往返的飞船,其中关键部件就是往返的发动机。这家公司以前是70人,我们去的时候他们财务上有困难,只有40人,一干干了很多年,就是研发发动机。 这个公司每一项都有专利保护,有一面专利墙,有了这个保护资金就可以放进去,不怕别人抄你的,完善的法律能保护这种开发。因为都放到太空去测试很贵,沙漠地带用高速的汽车跑一些数据,用摩托车跑数据,我也不懂到底怎么搞的。问题是看了以后,让我们经济学家感动,人家国家里金融危机,乱七八糟,他们有一批人不受这个干扰,一门心思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就好奇这些人怎么看未来的。他如果不相信未来是光明的,为什么干这件事情? 第二个例子,我们以为是一个贫民窟,走进去一看,是一个工厂破房子改造的一个公司。这就是马斯克的构想,高速列车。什么叫高速列车?在地面上修一个管道,把里面的空气抽走,真空状态,没有摩擦,车厢一节一节放里面,用高速推进的办法,一小时目标是七八百千米。第一条建在洛杉矶到旧金山。 这个想法能不能成?不知道,不确定。这个公司还有一个创造,所有工程师的工作时间全算股权,因为没有现金可以付。万一成了呢?就这么一句话。 我们看了以后,说中国人怎么不想这些事呢?中国人碰到这个事就说不可能的。太空?开玩笑。我们滴滴打车现在还没有完全合法呢,太空?政府能同意吗?不同意,这个投资不是白投了? 人家就是往可能去想。这是美国社会到今天为止还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一面,想问题百无禁忌。 中国创新的使命 中国人被彼得·蒂尔认定是明确的悲观主义,这个看法很有道理。对中国来说,最容易的发展方式就是不断学习已经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模式。现在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使用更多的火电,建更多的工厂和摩天大楼。但是人口数量巨大,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保证中国人民的生活完全赶得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这里面有一些思想的瓶颈,美国的技术是解决几百万人富裕起来的技术,不进一步做技术更新,确实没有办法造福全人类。这一点美国已经比欧洲有了很大的突破,欧洲贵族生活享受的东西,到美国变成普通人、蓝领都可以享受。但是把美国模式摊到60亿、70亿全球人口上去,资源的瓶颈还是不可逾越。 出路何在?有本书给了一个答案。这本书一开始就讲了一个铝的故事,铝的教训。铝是地球上最多的一种资源,占地球整个质量8.3%,仅次于氧和硅,但是铝的开发一直没有解决。传说当中罗马时代就有人掌握了这个技术,把铝提炼出来作为精美的器皿献给罗马皇帝。罗马皇帝看完以后很开心,接着把这个发明者杀了,为什么?因为罗马皇帝觉得如果不把他杀了,这个技术一普及,罗马皇宫里的黄金会全部贬值。所以一直到工业革命才有电解铝技术,才提炼出强度应用极其广泛的铝。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资源是想法的函数,你有想法、有新的技术,资源是变化的。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生活模式,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比如说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发电技术已经250年了,现在全世界有15亿人还用不上电,30亿人勉强用得上。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也面临进一步更新才能普及到13亿中国人,10亿印度人。 这是中国创新的使命。我们大批量制造,可以把一个东西造得非常便宜,这不是缺点,问题是还不够。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研发,原创性的研发。 最后,想法比资源重要。要敢想,想了以后还要去做。前提的前提就是要敢于相信未来。不敢相信未来,我们很多想法就自我约束了,我们这么多头脑里面很多矿就挖不出来。这不光是解决创新的问题,解决创新问题的同时要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怎么想未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