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朋友间的交往需要门当户对吗


  生活在城市里,在餐馆、酒店跟朋友吃个饭那是再平常不过的的事了。朋友跟我讲了一次他吃饭的经历,让我的内心那个感慨啊!朋友去了外地一段时间,回到本市的时候,他的朋友A约他一起吃饭,朋友B也说找个时间一定要聚一下。他很是高兴,认为这些朋友都很够意思要为他接风洗尘。到了A定的时间点,朋友准时赴约。A领着他走进一家酒店,走进一间包厢,朋友觉得不太对劲,因为他们平时一起吃饭都很随便,小饭馆,大排档或者路边烧烤那种消费比较低的场所。今天进了正规的酒店,还是包厢的,朋友开玩笑地说:"A,这不像你的风格哦,请我吃饭,需要来这种场所吗?"A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没事,这里环境好,就忙着向服务员点菜了。朋友找了个位置坐下后,在心里自己嘀咕着A最近是不是中彩票了,B怎么还没到。一眨眼的工夫,陆续有人走进包厢,有男的有女的,个个穿得光鲜亮丽的,A忙着一个一个打招呼,来的客人之间也互相交换起了名片。朋友以为是几个兄弟间的聚会,只穿了休闲装,戴了压舌帽,就是没带名片。有客人绕到朋友这里,递上自己的名片,想跟朋友交换,朋友一直说不好意思,今天没带名片。从着装到交换名片,朋友觉得有点冏。A赶紧地向众人介绍了一下,说这是我的朋友,M日报的记者。众人直呼幸会了,其后都是些互相吹捧的客套话。朋友收到了七八张名片,有医生,有大学教授,有某科室主任,有某科长……席间,大家礼尚往来的敬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B给朋友来了电话,朋友走出包厢才接起电话。B说:"都说了聚一下,怎么一直没露脸呀?你现在在哪呢?赶紧过来。"朋友明白了,晚上A没有邀请B来一起吃饭。朋友说:"我现在在外面吃饭。"B说:"跟谁一起吃饭,怎么没叫上我呢?"朋友一时跟B说不清楚,只好说:"我现在不方便,回去再给你打电话。"挂了电话后,朋友的心里有些怏怏不乐,原来今天不是兄弟间的小聚,更像是来帮忙A撑场面外加陪酒的。还好今天晚上B没有来,像今天这样的饭局,警察叔叔与农民伯伯的社会地位那可不是同一个"辈份"的。
  那次的饭局让朋友的内心有些触动,他能理解A的做法,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愤然,具体是愤然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问我:朋友间的交往需要门当户对吗?我未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但也不想破坏他们发小之间的友谊。我反问他:你去爬山或者烧烤的时候,会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吗?他说当然不会了,肯定会穿方便、灵活运动的休闲装。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爬山烧烤,那多别扭呀!我说这就对了,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邀请什么样的小伙伴,这算是社交中的一种潜在规则吧。如果那天A硬是拉着B去了饭局,B肯定会格格不入,会觉得别扭,浑身不自在的。是A没提前跟你说明白,所以才让你有所感触的。
  朋友间的交往需要门当户对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话题。百度上给的"门当户对"的意思,最初是指古代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指结亲的男女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在古代,男婚女嫁一般是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的。竹门是普通的百姓人家,木门是当官的、经商的、地主等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古代的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改革开放后,大家的观念变了,"门当户对"这个词也逐渐被人淡忘了。
  近年来,时装在复古,建筑在复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在复古。"门当户对"顺着复古的潮流复出了,又成了衡量婚嫁的条件了。金九银十,是结婚的旺季,在网络上时常看到哪里哪里举办豪华婚礼。豪华婚礼,不是一般人家能举办得了的,非官即贵的人家才举办得起豪华婚礼。天价聘金,高档酒宴,豪宅,名车,集团股份等使得"土豪丈母娘"诞生了。豪华婚礼的背后是官官相互,是商家的强强联手,是利益的使然。"门当户对"就变得理所当然,无可厚非了,易让人接受了。
  百度给的另一个"门当户对"是指思想,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相同的家庭经历成长环境会让两人对同一事物的分歧减少,从而减少争吵。相同的家庭经历成长环境,可这暗里也是指门当户对呀?
  朋友间的交往需要门当户对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日,百思之后我才明白,百度只能给我们知识层面上的答案,无法给我们内心层面的答案。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如果沟通无碍障,相处愉快的话,可以跟土豪做朋友,亦可以跟乞丐做朋友。朋友可以有很多种,就像我们的衣服款式有很多种一样。
网站目录投稿: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