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有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据《清朝书画录》记载,他(翁方纲)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在当时他们四人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时至今日,他们的书法无疑以刘墉名声最大,作品最受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刘墉(1719—1805)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宰相,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相传刘墉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于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刘墉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偶尔露面,也不为人看重。以后,随着社会上大量影视清宫戏的热播,刘墉名声大噪,一时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众所周知,清代由于乾隆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从而抹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刘墉作为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曾受时风影响,从赵字入手,而后专意于阁帖,精心研习,擅长小、中楷和行书,但不随俗,取法董其昌,兼师颜真卿、苏轼诸家,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对刘墉的书法艺术,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康有为称赞其书法:"石庵亦出于董其昌,然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传世作品有《行书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刘墉一生,活了85岁,在当时绝对是高寿,他留下的作品难以计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艺术品拍卖后,刘墉的书作就走上了拍卖会,1994年嘉德推出刘墉《行书东坡诗》立轴,此作开门见山,成交价为1.43万元;同年翰海又推《楷书》立轴,获价2.2万元。1995年朵云轩上拍其行书四屏,以5万元成交。之后,刘墉作品价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维持这个水平,直到2000年后,随着中国字画的大幅飚升,刘墉的书法也水涨船高,其行书《临蔡公书》和行书四屏2004年、2005年分别在中贸圣佳获价35.2万元。2006年刘墉的行书《捡云书屋》四个大字在嘉德卖了30.8万元;同年,匡时国际推出的刘墉《临唐初书》获价66万元。 尤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6月保利推出的《行书七言联》,作品融入行草笔意,粗细相间,丰腴淳厚,平稳正大,在吸收唐人笔画之中,又有清劲矫健之势。该对联原为谭泽闿旧藏,上拍后,以115万元成交,价格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同年,劉墉大幅力作《行书》立轴被辽宁建设以336万元拍出,再创作品市场新高。之后,刘墉作品很受市场欢迎,屡有过百万元的记录。2013年《书法》立轴被保利推出,此作品沉着丰肥,蕴含内力,生拙天真,拙中寓巧,集前人诸家特点,融会贯通而成自家面貌。初看此作,柔软圆滑,细赏则结字分明,内含刚劲,正如《松轩随笔》赞其"貌丰骨劲,味厚藏神。"该作上拍后,经藏家激烈竞投,以成交价575万元创下刘墉作品市场新高。2016年《行书》立轴在保利厦门获价218.5万元;2017年《行楷十一言联》在翰海获价161万元;2018年《行楷书》卷和1793年作《为少韩临赵松雪》立轴在嘉德分别以218.5万元和161万元成交。 进入2019年,刘墉的书法作品也保持了较高的拍卖价格。刘墉1801年行书录古文扇页今年在西泠印社获价43.7万元;1804年行书《—坡公词》手卷今年在佳士得香港以47.5万港元成交;行书七言联立轴今年6月在北京保利获价115万元。 目前,刘墉过百万元的作品众多,为市场热门人物。 鉴于刘墉在民间声誉好、书艺高、影响大,后市仍将是海内外市场藏家追逐的目标,未来其作品迭创佳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摘自《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