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货币政策受到"零利率"约束的条件下,美国为了减少经济危机对其国家的影响而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美国近两年开始逐步退出"量宽政策",但是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響,也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本文主要以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的角度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量化宽松;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 一、引言 自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美国为了应对此次危机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但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受到了"零利率"的约束,仅仅依靠下调利率的方式已经无法再产生显著的效果,所以美国开始采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即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规模购债计划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改善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并引导长期利率下行,降低信贷市场门槛,提高资产价格,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复苏。 直至2014年10月,美国共已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大规模资产购买方案。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是美国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直接诱因,促使美联储考虑购买机构债和房地产抵押债券。在2010年11月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加大对联邦国债的购买力度,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在201 年3月和2011年6月结束。而2010年和2011年美国GDP的增长率分别为2.4%和1.8%,显示出量化宽松政策取得一定的经济刺激效果。但随后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欧洲经济衰退,同时恶化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因此2012年9月15日美联储启动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旨在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券即"扭曲操作"来改变利率期限结构。但由于刺激经济的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12月又开启了第四轮措施,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量直至2013年12月为止,并在2014年的10月底正式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退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美元作为最主要的世界货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金融市场稍有一丝变化就可能引起许多的连锁反应。而近几年来,中美两国不仅双边贸易量不断扩大而且两国的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本文主要以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的角度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机制 在研究双边进出口贸易时,两国的汇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汇率的变化,使得本国商品和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使得伙伴贸易国在进出口上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注入了过剩的流动性,一旦退出"量化宽松",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元升值,中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会通过汇率的变动发生变化,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提高,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但相对的会增加中国的进口成本;而美国的货币由于升值,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相对降低不利于出口贸易,相对的也会减少本国的进口成本。因此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汇率这个因素实现的。 2010年5月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明显上升,这说明美国开始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往市场上投入过多的美元压低了美元的汇率使得人民币升值,而随着2014年10月美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人民币的汇率也急剧下降,人民币从2015年年初开始进入贬值的状态,直至2016年才稍有回升。这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对于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影响,这与我们的理论基础相符。 三、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相当于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而使得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不利于以美元计价的国内商品对外出口却反而能促进中国的进口贸易;相反的,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汇率下降使得人民币开始贬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贸易而减少了进口。 图表示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美两国贸易额的月度数据,其中"进口"表示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出口"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 根据图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单分析中国的进口贸易的数据时,我们发现从2010年1月开始,虽然存在着波动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直至2015年9月才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其中2010年至2015年全年的进口额分别为918.8、1038.8、1105.9、1220.2、1240.2和1161.9亿美元,这说明了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期间中国的进口贸易的确是增加的,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中国的进口贸易开始下降,截止至2016年5月份,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与往年相比下降8.2%i,这与我们的理论影响机制相符。 而分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时,我们却发现其图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5年全年的出口额分别为3649.4、3993.4、4256.4、4404.3、4666.6和4818.8亿美元。由上述影响机制我们认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会使得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会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相对较高进而使得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最终会导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并非完全如此,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并未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减少。 这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不完全是由汇率这个因素来决定的,我国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仍未完成,出口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会使得人民币升值,但是这些政策却也极大程度上的刺激了美国本土经济的恢复,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同时也增加了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量,而中国正是美国初级产品贸易的最大贸易伙伴,这就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因此上述结果也侧面说明了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经济开始复苏的事实。endprint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中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的影响,结論如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人民币的汇率有着明显的作用,具体来说,在退出之后,美国市场的美元投入量减少,抬升了美元汇率使得人民币有着贬值的倾向。通过影响人民币汇率进而导致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化,其中中国的进口贸易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理论的影响机制相符,但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并未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促进了进口的需要,这说明汇率只是影响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全部因素。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中美贸易只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中国因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对美国出口扩大的得益无法弥补因此所引起的中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缩小的损失。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汇率的政策建议十分明显:1.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维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适度提高汇率波动幅度,保持汇率稳定甚至允许适当贬值能够减少类似"量化宽松"政策的冲击作用,因此要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环境、相关的制度、监管和法律层面的建设;2.积极冲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世界贸易的产品大多以美元计价,这使得美元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为了减少美元对人民币的冲击作用就应该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区域货币,并广泛地运用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而我国目前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提升人民币在计价结算、投资储备等领域的地位。 注释: i 资料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官网国别数据(中国-美国)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参考文献】 [1]戴金平:《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6)。 [2]刘澜飚、文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亚太经济体的影响》,《南开学报》,2014(2)。 [3]吴晓灵:《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与中国化解之道》,《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1)。 [4]张茉楠:《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会给中国带来什么?》,《金融与经济》,2012(12)。 [5]黄益平:《债务风险、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胀前景》,《国际经济评论》,2011(1)。 [6]谭凇、安鹏:《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变化及QE退出后政策走向》,《债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