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各行各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年头,中美贸易战拉开这一年的序幕,接着各种不测纷沓而至,科技企业被掐住脖子,疫苗企业作假,债务违约增多,等等。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证券市场投资人受苦,那么P2P大面积崩盘就波及到相当数量普通人,互联网金融创新成了挂着羊头卖"毒品"的所在。 笔者回忆,股市在2016年刚刚经历3次股灾后,有人就说出了股市W型反转、U型底,实际上比较2007年到2009年的股市,历史如此相似,大幅上涨和下跌,阶段性反弹接着愈探愈低,形成一个令人近乎失望的底部才走向繁荣。再往前,1999-2001年那波牛市,也是如此,一直到2005年破千点才又形成一个牛市。这么看来,股市从来没有什么大灾之后的W和U,只有一个较长时间的L型,长到快一代人(JiuCai)成长起来,资金再次充裕。 粗粗算起来,这个周期大约是7-8年。有不同意见说,现在的股市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比如过去市场本身容量小、国际化程度不够、股权分置,等等。笔者也认为,如果股市坚持在市场化正确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应该是能够慢慢成熟起来。不过,从IPO未能下放交易所、注册制暂停、独角兽回归、退市的随机性未减这些事情看来,这个市场化道路还远未清晰。唯一剩下最纯粹的市场化要素,就是自由买卖了。中国股市与国民经济大体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不好,股市肯定起不来;国民经济好,股市不一定同步起来。股市再度繁荣,仍然有赖于資金推动。A股资金市这个特征,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改变。 既然走出L型,这个L的底部会有多深、有多久?深不会太深,历次股市探底,上证指数底部也在不断抬升,1000点、1600点、2500点……所以在这个关口,再下探200点,也就差不多了。不过到了2500点,可以是机构投资者的机会,但不是普通投资者的福音,因为还需要更长时间去积累推动股市上行的资金,这个最终还是要国民收入的增加。 股市L底,也是机构投资者修习内功的好机会。随着电脑运算速度加快和量化投资的普及,即使股票多头的主动管理者,也需要通过数据挖掘和测算,来做好"阶段择时"的准备。完全中高仓位不择时的方法,只适合超过200亿规模大型股票基金(换言之,不缺客户)。公募纯粹股票基金会变得随波逐流,靠长期突出业绩发展起来就更为困难些,值得投资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