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极大多数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有的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累累,手中甚至有多张结题证书。就教研数量而言,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问其从事课题研究的目的,很多教师的回答却是"为了评职称"。 "为了评职称"而进行课题研究本无可厚非,但若将"评职称"作为课题研究的唯一目的,则会让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发生偏离。 会催生出许多"虚假教研"。很多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只在课题立项上下功夫,只要课题被立项,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只是"时间问题",即无需思考、无需研究,等到结题时间临近,把诸如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等常规性教学材料装订成册,再拼凑一两万字的研究报告,就能顺利结题了。研究者拿到了结题证书,但对"研究成果是什么"这一本源问题却并不清楚。 使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偏离科学化及专业化轨道。教科研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对管理人员科研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被立项的课题几乎百分之百结题,如果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仅为了评职称,教科研管理工作只需发发通知、收收材料、填填表格、组织召开开题仪式及结题鉴定会即可,无需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专业化指导。在这样的管理导向下,教科研"零基础"的人都可以加入教科研管理团队,会使学校教科研工作陷入"只关心课题立项结题,不关心研究内容及质量"的误区。 制约学校教育的高层次发展。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好政策在部分地区或学校得不到落实,政府的教育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部分学校教改动静很大却成果甚微,有些学校的教育行为令人诟病,有的学校喜欢做表面文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研究质量不高、教育思考不深。低质量的教研无法为教育发展提供方法及理论指导,制约了教育的高层次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研究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要让课题研究真正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必须从源头上厘清课题研究的目的。让课题研究从"评职称"这一功利目的中走出来,课题研究才能回归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