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化生产最重要的、最具有活力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并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源相关研究。基于宜州地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现状,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广西宜州区水果产业中较具代表性的葡萄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力资源的视角,探讨及研究宜州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寻找出目前宜州区水果产业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以及分析形成原因,并且给予合理的建议,从而推动宜州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水果产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一、宜州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宜州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农业县(市),目前已成为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 宜州区刘三姐葡萄生态示范区是宜州区现代特色农业葡萄(核心)示范区,涉及两个村(社区)9个自然屯,745户,总人口将近3000人,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3100亩,扩展区域5020亩,辐射带动区域12000亩,全区最先进的葡萄一年两熟、水肥一体化、"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间套种等集成技术得到应用推广示范,年产鲜食葡萄3.3万吨、蔬菜1.2万吨。自2015年6月起,举办广西宜州葡萄节,已成功举办了4届,以节促销、以节提质、以节引商、以节助农增收成历届主题。 据了解,葡萄园平均亩产值超17000元,每年葡萄节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300多万元。现代特色农业葡萄(核心)示范区将增加旅游配套设施投入,持续延长以葡萄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打造"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產业体系,示范推动拓展区、辐射区一齐发展,助推宜州整体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优化、完善和创新。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水果产业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借助长期性的教育、培训、保健、人口流动、获取相关信息等方法获得的体现在个人或群体身上的技能、知识水平、健康能力的集合。即一切可能会增加人的有价值的知识、才能、身体状况等带来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支出活动。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对水果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推进现代水果产业发展 宜州区刘三姐葡萄生态示范区的核心区实施"五区一园"和"五化"建设为主,促进特色产业布局区域化、要素集成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建设产品加工区、农技科研实验基地、葡萄观光长廊、自行车比赛绿道等。 通过宜州区水果种植户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渠道,提高宜州区水果种植户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现行的技术、设施、经营体系等进行综合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水果种植收益。宜州区水果种植户通过培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种植技术,还要学会新兴的栽培技术和能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链的管理运营方式。 通过创建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推动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扩大产业格局,延长产业链,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实现种植户、农业企业、政府等多方共赢。 (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 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农业人才资本存量,直接为水果产业提供各种人才,还可加强人才交流,专家指导等,共同交流、探讨水果产业发展经验、存在问题、新技术应用等问题,对品种选育、土肥水高效利用、病毒防控、物流保鲜等农业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有利于农业研究人员在已有基础进行创新,进而推动水果产业发展。 (三)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高新技术寻找载体、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带动水果相关产业的发展 宜州区刘三姐葡萄生态示范区已经被规划为全市旅游线路的重要部分。生态区借助万亩连片优质葡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星级休闲旅游农家乐。持续延长以葡萄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构建"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培养、储备高素质的相关人才, 确保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宜州区水果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女性劳动力在葡萄种植劳动力中占比较大 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影响、城乡劳动力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农村男性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选择向各大中城市流动,于是产生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群体, 农村留守妇女开始在农业生产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水果种植对技术要求较低,人们可以快速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宜州区的水果产业经济效益较好,尤其是葡萄种植,每年举办的葡萄节大力带动了宜州区葡萄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选择葡萄种植业。 (二)劳动力素质偏低,生产能力不足 劳动力虽然富足,但是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有限,单纯依靠父辈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鲜有参加过专业的、有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难以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掌握较为先进的种植方法或者使用现代技术,提高葡萄产量。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导致人力资本形成率较低。 (三)种植户缺乏培训意识,人才技能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虽然宜州区葡萄产业的种植队伍日益壮大,但是种植人才队伍的质量长期相对滞后。 首先,广大果农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和管理单元的分散经营模式,大部分葡萄种植地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预防能力有限,且,果农过分依赖传统经验,没有树立培训意识,对品种选育、土肥水高效利用、病毒防控、物流保鲜等农业技术没有进行及时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依赖于当地的农技站、农业研究院,专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覆盖面小,现代葡萄园管理技术难以推广和应用,经营管理理念滞后,限制了葡萄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四)健康投资不足,种植户不重视自身健康 大部分种植户不具备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 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较明晰的认识, 在预防疾病、身体保健和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没有受过有效指导。甚至有些种植户不清楚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减免方式和对象,不了解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种植户收集价格和收入信息的投资行为较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曾经说过: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的支出也是一种投资。但是,果农们种植的葡萄主要是由临近省份或市区的老板收购,或部分供游客采摘,对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市场行业情况的信息少有了解,也很少进行了解市場、关注市场的行为,再加上,不会使用电子销售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信息较为闭塞。信息不对称,是利润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政府对葡萄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宜州区政府对葡萄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宜州区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就是宜州区政府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最好表现。政府也对葡萄种植户提供了一些补贴和组织产业扶贫技术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培训服务。政府是葡萄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之一,其财政投资是葡萄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宜州区位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财政资金相对紧缺,原有的惠农补贴逐渐减少,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活动频率也有所下降,培训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不高,不能够较好地满足种植户的培训需求,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水平,难以较好地推动水果产业发展。 (七)高端研发人才供需结构不合理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投入。 首先,宜州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河池学院并没有开设水果产业的相关课程,宜州区的水果种植人才培养仅仅依靠高职高专的农业技术学校,而其办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并不能满足宜州区水果产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其次,校企合作不充分,学校与水果产业的交流和合作次数不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对口就业,而农业企业对相关研发人才的需求又存在较大缺口。最后,产学研发展不同步,科研成果较少,成果转化率低,相关科研成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宜州区葡萄产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成因 (一)观念障碍 宜州地区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旧思想是影响宜州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大因素。 1.传统思想,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消费 宜州地区比较重视物质生产活动,认为物质生产的投资效果立竿见影,而不注重对人的塑造、智力的投资,认为教育耗时长,投资收益不明显。除此之外,宜州政府出于对政绩的考虑,也选择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减少人力资本投资。 2.旧观念阻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 受"读书无用论"和"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宜州地区的一些父母不会对子女进行过多的教育投资,不再重视子女的教育而是让子女较早地参加工作,严重影响了宜州地区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制度障碍 1.教育投资机制不完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现行的制度,由于高中教育、高校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 所以实行国家、社会、家庭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其中, 政府财政投资仍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宜州地区教育事业并不发达,非基础教育还有待加强,高校人才输送方面有待加强,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这阻碍了宜州区人力资本增长的进程。 2.人力资本引进机制有待健全,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宜州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等管理人才,有将引进人才视为额外支出的观点,引进的同时也流失。在引进优秀人才后,不注意继续培养和加强沟通,当人才意识到自己在此地难以有发展空间时,人员流失便不可避免,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三)政府财政收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政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政府职能的发挥主要受财政收入状况影响,而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宜州区是广西农业大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滞后,这影响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科教文卫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较少,必将导致宜州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四)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影响 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主要视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而定,而家庭收入状况一定程度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家庭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高低。由于宜州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众多,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所以家庭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也不高,影响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宜州区大部分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宜州区的人力资本严重外流,向发达省份转移。相关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宜州区葡萄产业更好地发展。 五、宜州区水果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推进思想转变,强化投资意识 1.改革不合理的风俗习惯、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 宜州地区长期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是宜州区人力资本积累的一大障碍。对宜州区现有的风俗习惯的改革要在尊重的基础,遵循自愿原则,启发引导改革不合理的风俗习惯。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是加速宜州区人力资本积累的前提。只有从观念上实现根本转变,解放思想,才能为宜州区人力资本的积累创造良好的环境。 2.转变政府观念,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适当财政支持, 是增强农村教育, 带动农村就业创业, 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前提。政府需要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重视宜州区的人力资本积累投资,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宜州区政府在追求政绩的前提下,往往重视物资资本投入活动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积累投资。要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对葡萄种植户的培技术推广项目活动的开展。 3.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意识,调动投资积极性 要推动人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需要帮助人们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不再将人们的教育、卫生保健、就业流动支出视为一种消费,而是作为一项有利于增加收入的投资活动。这就需要多主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让种植户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技能、健康对增加个人收入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贡献,而这些因素的获得必须借助投资。使其正确认识投资成本与收入的关系,让人们感受到投资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自觉主动进行人力资本投資。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1.政府应增加宜州区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在宜州区实施 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条件和根基。政府须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推动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将基础教育开支作为财政开支的重点,减少可以由非政府主体完成的经常性开支。增强宜州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保证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要重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与交流, 努力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减少优秀农村师资力量流失, 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增强教学质量。 2.地方高校应增设相关课程,加强校企合作 河池学院根据当地蚕桑行业发展实际,开设了蚕学课程,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专业人才,也可以考虑根据当地状况和学校师资力量,增设葡萄学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培养,为葡萄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当地农业企业的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既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推动了葡萄产业的发展。 3.增加健康投资,加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身体状况的改善和营养条件改善使种植户的智力和体力得以提升,减少由于疾病而产生的损失以及延长种植户劳动时间,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和改善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葡萄产业发展。另外,身体状况的改善和营养条件改善提高了成年人和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动力,他们会有更强的汲取新知识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政府要重视建设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工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并提高投资效率,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性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并增加营养方面的支出。 (三)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合理进行人才配置 由于宜州区经济较落后,劳动收入偏低,大量男性劳动力选择往广东省流动,寻求就业机会,这些人有的只是短暂的就业流动,而有的人就在广东省定居,这减少了宜州区的人力资本存量,不利于宜州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发挥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状况,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应。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稳定好、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让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 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主要视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而定,家庭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高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投资的力度, 采用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使农户有经济能力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结语 宜州区水果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推动宜州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积累有赖于政府、高校、企业、种植户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努力,政府以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高校提供高素质人才,种植户培养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由于笔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对水果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状况研究不够深入,对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全面,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宜州区水果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进而促进宜州区水果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 云.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民族出版社,2007. [2] 自 国.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特色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以普洱茶产业为例[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8 [3] 刘 洋.唐河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增长的影响[D]武汉轻工大学.2017 [4] 曹延明.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5 [5] 王 冲.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