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影响创业意愿的实证研究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历来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创业事件模型为基础,引入社会实践这一变量,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创业意愿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成都市内3所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并验证了该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建立高校社会实践机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愿。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业意愿;创业事件模型;实证研究
  本文对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将社会实践分为专业类社会实践,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与其他类社会实践三类。其中,专业类社会实践包含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专业调研。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包含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社会体验活动。其他类社会实践包含学校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并把创业意愿分为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行为倾向三类。根据文献研究,分析并得出各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验证此模型的正确性。拟得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对高校探索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一、模型构建
  (一)创业事件模型
  创业事件模型(英文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vent,简称为SEE),它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模型之一,可以用来解释创业行为发生的原因。创业事件模型是在创业倾向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取出来的模型,用于描述多种要素对创业活动发生的影响机制,以及阐明促使创业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个体本身以及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该模型认为创业意向受希求性知觉(perceived desirability),可行性知觉(perceived feasibility)以及行为倾向(propensity to act)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构建
  本研究在创业事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实践这一变量,构建社会实践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关系模型(见图1)
  二、数据采集
  根据研究需要,除了性别等基本信息外,量表问题均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来测量(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问卷涉及专业类社会实践、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其他类社会实践、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行为倾向六个变量,一共包含27个指标,这些潜变量的测量题项均是在相关文献的研读上建立选取的。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成都市内包含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三所综合性大学作为样本。为了保证问卷质量,问卷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共计有效问卷202份,占91.8%。男女比例相当,3所大学调查数量基本均衡,样本适当且合理。
  三、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一)专业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1a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3,在P<0.0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与理论保持一致,说明专业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制度化、系统化、学科化的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了解更多创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创业素质,激发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和行为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行为倾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324和0.182,同样在P<0.0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和创业希求性,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大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直接影响其创业意愿,这与众多研究的结论相类似,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能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三)其他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
  其他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行为倾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285、0.220、0.241,在P<0.0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说明其他类社会实践和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者相比较而言,其他类社会实践对创业希求性的影响更大,可见学校社团活动、科技类活动与勤工助学活动对创业行为的心理需求影响更大。这也说明学校创业氛围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校创业氛围对解决大学生毕业需求的时效性影响。
  (四)创业希求性对创业可行性和行为倾向产生正向影响
  创业希求性对创业可行性和行为倾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650和0.473,在P<0.0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说明创业希求性和创业可行性与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可见,大学生应在校期间更多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以满足需求度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51-57.
  [2] 李  峰.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第37卷(4):85-91.
  [3] 林松涛,马  昆,周  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4-85.
  [4] 马振清.警惕"变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J].人民论坛,2018,(1):110-111.
网站目录投稿:凡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