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挽救乡村古惑仔须妥善落实教育分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后李涛通过几个月的田野调查,既微观揭秘了乡村底层孩子们不为外人所知的日常"江湖",又深度披露了乡间底层孩子的日常抗争:学生瞧不起老师,课堂混乱不堪,形成"反学校"文化。(8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在课堂上睡觉打呼噜,无厘头的调侃搞笑,甚至公开抽烟、喝酒和顶撞老师,视老师为社会淘汰"产品"……这些公众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乡间底层少年就是一群活脱脱的"古惑仔"。
  然而,我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若干年前在一所乡镇普通高中任教时我曾见识过不少类似的"面目可憎"的惫懒少年,无非尚未形成气候而已。此外,我不止一次听到某些在薄弱农村初中任教的同行抱怨班里不少"大仙"搞得自己无法上课,想来与调研报告中所描绘的情形相差无几。
  毫不夸张地说,这群叛逆的乡村"古惑仔"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无心求学的乡村孩子的生存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批孩子步入社会之后,除了极少一部分人会幡然醒悟、浪子回头,大多数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和缺乏一技之长而沉沦于社会底层,使社会弱势群体呈现代际延续和固化的倾向。其中更有极少数走投无路而又不甘于现状的年轻人,会铤而走险走上作奸犯科之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挽救这些乡村"古惑仔",不仅仅是教育的事,也是一个值得公众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就教育而言,当下必须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打造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诚如调研所显示的,乡村孩子们之所以形成"反学校"文化,与乡村教师待遇差、地位低、学识水平不高以及社会能力不足等直接相关。有孩子直言老师的社会知识少得可怜,"我敢保证,他们如果到社会上去混肯定还不如我们吃得开!"
  而对于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政府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还为此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笔者之见,把乡村教师的待遇从每月两、三千元大幅度提升到四、五千元,确实能将人才吸引至教师队伍。但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便基层有高水平的教师,也不见得就能有效挽救那些无心学业的"熊孩子"。在调研过程中,作为有过某直辖市一所著名中学任教经历的堂堂博士后,代替英语老师上了一周的课,而孩子只维持了一两天的新鲜感就故态复萌已很能说明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个性志趣也是乡村少年无心学业,成为"反学校"的叛逆"古惑仔"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学校就是一座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监狱,当然要百般抗争。笔者觉得必须深刻反思并变革当下的教育体制,对于那些真的无心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难道一定要你千篇一律地强迫他们上高中、考大学?换而言之,我们有必要考虑建设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希望。比如,对那些文化成绩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不妨引导他们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在这方面也有过初中探索毕业生分流的尝试,力图让一些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通过"直通车"之类的措施直接上职高或中专。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操作起来往往变味为将那些成绩差的孩子一推了之。
  而今,随着蓝领人才的紧缺,培养大国工匠成了时代的命题。政府也在推进职业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文章,如减免学费、打通职高或中专学生升级读高职的渠道等,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大环境。但是,当下的中学教育却依然秉承应试化的套路,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倘若职业教育成为坦途,在初中毕业之前就把适合职业教育的孩子分流出来,那么,还会有那么多"反学校"的"古惑仔"吗?
网站目录投稿:冷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