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


  服务贸易,指提供服务的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活动。服务贸易的早期概念演变要追溯到1977年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其理论中心将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一起,巴格瓦迪、桑普森和斯内普后期将这一概念进行发展,确认了服务贸易中服务活动和贸易者是不可分割的。1986年乌拉圭协议从四个方面对服务贸易进行了定义。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来看,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反映了国际贸易服务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进程中,发达国家一直起到了主体带头作用。中国的服务贸易的早期发展是从90年代起步的,较西方国家相比,发展稍晚一些。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历程特点可以总结为,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但在进入WTO之后,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开放比承诺的目标滞后情况严重,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中国服务行业(如金融、电信与运输服务业等)在国际市场上欠缺国际竞争力。
  纵览全球化发展进程,不难看出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显著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后起优势也逐渐体现。国际化的分工导致服务贸易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组织生产,而且还导致贸易,金融,通讯,交通等服务为主体的全球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将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引入服务业,也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促进服务贸易进行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要归结于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促进了通信,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扩张。服务贸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和技术密集型为特点的现代服务贸易,其中传统服务贸易是基础,逐渐趋近于向现代服务贸易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推动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力量。在服务外包市场中不难看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中,这进程也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长。
  从整体的国际贸易市场大局来看,发展服务贸易与发展商品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从基础经济的发展层面来说,商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早期交通、通信和金融服务发展,为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促進服务贸易发展所必需的技术水平进步也是基于最早商品贸易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与此同时,在原料价格飙升的经济大环境下,服务贸易也利用自身节约成本的优势,促进了商品贸易的高效率发展,更细化来说,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商品交易降低交易风险,教育服务为商品贸易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反而观之,服务贸易的弊端一旦扩大,也会影响到商品贸易,比如这次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就是一个服务贸易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的例子。国际服务贸易因为对货币流动性需求较小,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较低,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恢复能力快于传统货物贸易,已经成为了全球化进程中,可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全新动力,服务贸易将成为推动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具有吸纳人才就业、高产值、高增长的特点。服务贸易在缓解就业压力、实现GDP增长方面比商品贸易更具优势。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也因此在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上更具有比较优势。在以美国的服务贸易为例,在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达2534亿美元,达到了7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服务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70%,提供了80%的就业人数。足以见得服务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极大的优势。我国在加入WTO以来,大力推广服务贸易,发展第三产业,也使其实现了迅猛的增长,年均增幅达到了18.3%。一组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增速的显著,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8年超过3000亿美元,2013年达到5396.4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也增长到了6%,全球排名从第13名一下跃居到第三位。这体现了我国正在逐渐从"制造大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强国"的转型。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结构不合理方面。服务贸易中的传统服务业,如运输、建筑行业所占比重较高,而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低,例如金融、保险、电信等新兴服务贸易。分析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根源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础格局导致的,从世界市场的整体分工格局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分工的差异是源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也在这样的不公平的分工格局下,产生了发展滞后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从我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说,相对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服务业相对落后的需求,同时基础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服务贸易的失调的发展。人力资本造成的生产技术和要素比例的不均衡也间接影响到了我国内部的地区间服务贸易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一系列综合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服务贸易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服务贸易一直以运输和旅游为主体拉动,发展重点以传统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整体来说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增长方式。然而传统的运输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逐渐缩小,贸易逆差额逐年扩大,2003年,运输服务进口已经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第一大服务部门。在资本密集型服务领域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这些领域虽然需求很大,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并无法满足逐渐扩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需要。而以航空、通讯、建筑、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这些领域正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
  在全球化浪潮下,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就需要处理好发展结构失衡这一问题。目前可以采用的措施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服务外包市场,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秩序,服务贸易政策上进行倾斜,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从而实现货物贸易与实体经济的一种良性互动,促进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政策支持下和良好市场规划环境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7年商务部在《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关键阶段,要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从世界的整体经济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前景十分乐观,全球面临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国际投资趋向服务等等,将促进世界服务贸易迅猛增长。从我国的内部的产业转型要求来看,产业结构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以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畸形增长方式。在这一契机下,要利用全球化进程,规范化进行传统服务业转型改革,为我国服务贸易企业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变革时期下,服务贸易由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转变迫在眉睫。2013年1-11月,在国家大力扶持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政策作用下,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特许费部分实现进出口总额191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达到192亿美元,。增长同样显著的是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其中知识流程外包、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均有成倍的增长。在服务贸易转型的整体发展中,服务贸易在我国整体贸易水平中的占比也有了明显增长。其中最显著的突破点是在2015年,服务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百分之五十,上升到了50.5%,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十二五期间,随着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弱化,服务贸易引用外资的水平也逐渐价加强,到2016年,服务贸易使用资金量占全国使用外资总量的70.4%,高端服务业在外资引入上取得了很大成果。服务贸易的地区发展欠均衡一直是我国内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整体发展情况具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比较迅速,中西部地区以及二线、三线城市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从GDP占比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一趋势。以北京为例,服务贸易占总GDP比重高达75%,然而与此同时某些西部地区的GDP占比还不到10%。服务贸易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内容,我国这一现象正在逐渐缓解中。政府在发展服务贸易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优化经营环境,完善促进体系,健全区域合作,强化人才支持。通过降低外资的准入门槛,设立自由贸易区,发展服务外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北京和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试点城市,将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放开,作为试点逐渐扩大开放。2016年,还新增加了10个省市以及5个国家级新区的试点地区,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扶持。在服务贸易相对欠发达地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引领服务贸易的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十三五期间必将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黄金时代。
网站目录投稿: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