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治理作业问题不能只盯作业环节


  时下,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批改等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作业问题受关注度颇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教师或布置过量家庭作业,或布置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要求家长代劳检查批改作业……凡此种种,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扰动了众多家庭的平静生活,这也是出现家长怒怼"事件"的直接诱因。家庭作业治理问题由此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教育管理部门已对中小学作业作出明确规定,比如,控制作业量,不得要求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等等。要具体落实好这些规定,还需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剖析家庭作业环节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问题虽集中暴露于作业环节,但诱发问题发生的"根子"可能在其它环节。比如,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严格,对任课教师的任意"砍"课(无书面家庭作业的音、体、美等课程)改课行为不制止,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就会超量,表面看问题暴露于作业环节,根子则在学校教学管理。又如,个别教师平常总是拉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难度,为学生作业超量超标埋下了伏笔,问题的根子则在教学环节。
  可见,中小学作业治理切不可孤立地看待作业问题,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对作业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规范,即便能够完全落实到位,往往也是治标而不治本。要想标本兼治,就要督促、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规制教师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的行为。
  作业治理除了总结推广学校和教师好的经验外,加强监管也不可缺少。经验告诉我们,仅针对作业环节开展监管会十分被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将监管关口前移,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作业治理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评价环节特别是中考、高考中,让那些存在"砍"课改课学校的学生占不到"便宜",让那些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的教师占不到"便宜",作业治理的效果才能持久、稳定。
网站目录投稿: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