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呆板变生动小学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堂上应一改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要将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气氛中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将认知与情感体验相互结合,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文章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简要论述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体验式教学;教学实践
  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会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探索、反思,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促进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角,从更加深刻的层面进行自我发展。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既有益于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也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树立积极的观念,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摒除消极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让良好的思想品德深入内心,使道德情感升华,最终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观。
  一、将生活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道德情感是道德与行为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而设置情境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推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也能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和熏陶。道德与生活二者密不可分,而人类的生存需要环境,需要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些交往和联系中离不开道德和规范,如果道德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那么道德也就成了摆设。所以,不论是道德的建立,或是道德情感的提高,都离不开人和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境要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只有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道德形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激发情感体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获取的是具有真实情感的、富于活力的知识,这不仅有益于知识的内化,也有益于学生道德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二、教学情境中巧妙设置问题,引发情感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问是产生思维碰撞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对话的重要手段。而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既是对话教学的前提,更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点。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更要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重点,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新知。在教学情境中,一个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接近文章的主旨,进而引发道德体验和感悟,在之后的情感反思中能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设问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关键。通过问答形式的交流和学习,不仅能够增强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的交融,也能够产生智慧的碰撞,拓宽学生的思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灵感,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例如,在为同学们讲解《做一个诚实的人》一课时,部分学生会提出"说真话不一定能够得到表扬"等观点,原因是有时说真话或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反观那些没有承认错误或说谎的同学,并没有因为不诚实而承担任何责任或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待遇。虽然这个观点得到课堂上其他学生的认可,但是对于这种错误的道德体验,教师不能强行说教或提出批评,可以通过巧妙的提出一些问题,来扭转学生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说:"做一名诚实的人,虽然有时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诚实守信给人带来的益处更多,同学们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举些例子吗?"这样,通过课堂上其他同学的举例,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在其他同学真实的讲述中,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转变错误的观念。因此,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应科学设问,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真实体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想感悟。
  三、增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
  小学阶段,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呆板的理论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形成优良的的学习作风和生活习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完成课上教学以后,应该增设一些可供学生实践的情境,试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将课本所学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践其实很简单,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置一些奖励式的活动。例如,遵守课堂秩序、按时完成作业者,奖励一枚五角星,如果坚持一个星期,就可以获得一枚"奖章",这种鼓励机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置特定的教学实践,例如,在讲解《我的责任》一课之后,组织学生在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或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味和了解思想品德的学习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将所学付诸实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增加课程的体验性和实践性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因此,教师要大力推行体验式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情感体验和反思,不但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顺利完成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蔚青.在思想品德课中尝试体验教育[J].小教研究,2014,1.
  [2] 冯丽萍,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1,24.
网站目录投稿: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