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涛?杨必庆 摘要:杨善洲精神是恪守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执着献身事业、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和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等内容。杨善洲精神财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精神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价值体系;研究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思想中明确指出:"党应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杨善洲精神主要表现在"坚守信念"、"保持本色"、"一心为民"、"忘我奉献"上,诠释了真实感人的共产党人高尚而纯粹的生动人生。 一、杨善洲精神的核心,忠诚的政治品质 杨善洲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评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评价应对了杨善洲的言行,杨善洲曾说:"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他生命的84个春秋里,始终用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袭,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以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为正确实现途径。 二、杨善洲精神的实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杨善洲曾说:"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他帮助群众找种子、买粮食,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就医、入学、住房和发展经济作物致富的问题,倾听群众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践行他"为家乡群众干一点实事"的承诺,植树造林大亮山,带动了大亮山周围的群众改变了面貌。"干革命要干到一直眼闭,"的铮铮誓言,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三、杨善州精神的内容,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杨善洲精神的支点是清正无私、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的一生,在位期间经受得住名利的诱惑,退位后耐得住寂寞,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家人没有沾任何一点光,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他担任地委记后,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当时,"农转非"指标很紧俏,他说,"机关里大多数干部家属的农转非没有解决,不能只解决我的嘛。",回到家乡,带领家乡人民,到荒山植树造林、恢复生态。他用20年的心血把一片荒山变成了森林,将满山绿树留给他深爱的人民;最后还把自己一手创造的价值3亿多元的林木资源无偿交给了国家,同时还把政府奖励给他的20万元中的绝大部分捐给了学校和林场,他在任期间,为了贫困山区通电通路、早日脱贫致富,日夜操劳,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他对群众真情付出、不计回报,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杨善洲为官十年,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对待权力的为政标杆。 四、杨善州精神的特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一生 毛泽东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追求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头务实的实干精神。他经常头戴着兰布帽,一身中山装,脚蹬解放鞋,下乡工作还穿草鞋,和群众心心相印,打成一片,群众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40多年间,没有抱怨,没有攀比,扎根基层默默苦干。退休后,又走进光秃秃的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一住就是9年。他一生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高谈阔论,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的真干,为群众排忧解难。 五、杨善洲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化,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严格自律不褪色。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就是一本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学习他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时代呼唤、人民群众期盼有无数个像杨善州这样的好干部,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传承教育引导价值,研究杨善洲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6,21. [2]党的生活杂志社编.杨善洲箴言[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3]杨红梅.善州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J].中国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