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是一本由黄仁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精选点评: ●断断续续看了快一年,这本改变了我对黄仁宇的印象,不是三联其他大历史的通俗易懂,2012希望能多读几本三联的黄仁宇系列 ●★★★★★☆ 2015.04.11-04.24 这本绝对不仅应该是财政学更是管理学的必读,也应该是黄著作中的第一序,因为之中史料的挖掘是黄一切"大历史观"的基础。明并非亡于(表面上的)沉重税负,恰恰相反,农民出身的太祖加上对权力的极度控制欲造就了一个凡事从简而逃避的官僚政府。"明朝财政管理最落后之处在于其缺乏组织和重点…对工业和商业采用了统一的税收原则"(P340);没有累进的低税率导致公共服务空白和底层实际税负沉重,财政调拨没有预算可执行拆东墙补西墙,户部兵部工部均有征收项目(P356),中央财库繁杂,"皇帝内库与公共资金混淆不清"(P236),全都是财政分权、不可数目字管理的明证。造成的一个恶果是为了维护这种僵化的体制,明清道德清议与特务统治达到顶峰,海洋贸易停滞(西域经营带政治性)。 ●黄仁宇的书,除了明代漕运和这本,我早早就全都看过了(认为他最好看的是黄河青山)。上次吃饭讲到黄,我觉得没看完他的学术著作就评价显得自己很草率,决定补课…这一本也不算很好,有机会梳理一下,好好写写他。 ●利维坦大怪兽要填满所有未知的缝隙 ●有谁不知道黄仁宇吗? ●这本书应该是黄先生的一篇英文论文,在一个幅员辽阔的专治大国的内部,实施一些制度和章法,是很难一以贯之的,天高皇帝远的边界向外延伸,加上时间的推移和明代大部分皇帝们的不作为,让这个国家变成一个空壳子,他实际上是很脆弱的 ●黄仁宇比较靠谱的书也就三本。 ●好吧,大概历史研究还是可以很间接地关切一点点人。黄公公,给你跪了! ●厉害了 ●特别难,硬着头皮啃了一个月。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读后感(一):很差的一本书 作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宣称:明清两朝税收并不高,问题是税收制度过于简陋。真搞笑,税收不高?800年前中国的老百姓就知道这样一个谚语: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作者研究的是一税,二税、三税都不是税。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读后感(二):曾经高中老师推荐过 虽然高中时代我们可爱的历史老师给我推荐了很多本书,但至今只有两本书的名字我还记得,一本是介绍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一本就是这本书,尤其这本书老师曾说,了解中国历史最好的书籍了,写得很深刻也有理有据,强烈推荐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读后感(三):面向专业人士的书 很惊讶这本书豆瓣上的评分这么高,对我而言,从头看到尾,不是太枯燥,也不是一气呵成,得到了粗略的概念,但是大多数内容恐怕只是过目就忘了.三星只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对于专业读者,请参考其他人的评价吧. 明代可能是中国历代评价分歧最大的一个朝代.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读后感(四):大陆出版的最体现黄仁宇学术功底的书 这书对我的研究很重要,一直在搜寻有关明清时代的财政与税收的著作,但这本书对于我最为关注的财政支出环节缺乏深入讨论,我认为没有探明明代财政体系的真正特征,让人有点失望。 请勿在评论中转载他人的文章。如果需要,请放在前页右下角"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论坛"里, 并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链接。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读后感(五):本书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儒表法里"本质的一个极佳的例证 其一、此书可以看作是分析潜规则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后果的一个极佳的历史案例:无上权威却缺乏分析能力和实施技术的统治者在一个保守的缺乏良好的反馈系统的环境中推出规则后,显规则的失败及其象征化与潜规则的隐秘盛行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二、本书中对量化值的重视与对财政系统的成分、结构、细节、过程、因果链的推敲这样一种实践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科学的、现代的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