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专家解答) 我想转型,怎么办? 提要,在择业过程忠,专业背景的重要性逐渐被削弱,毕业生应关注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问:我学的是工业设计,可对市场营销比较感兴趣,在学校也选修过有关课程,我可以向这方面转型吗? 答:如果对营销特别有兴趣,当然可以将其作为职场生涯的切入点。市场营销很锻炼人,能让你迅速成熟。尽管该职位需求量大,流失率高,但入职门槛较低,发展空间相当大,很多CEO都是从做营销开始的。 近年来,用人单位已经把实践经历和工作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英美烟草,"四大"等一批外资企业已经采用了不限专业的招聘方式。所以说,在择业过程中,专业背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毕业生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问: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展,请问如何切入? 答:人力资源工作充满乐趣,你可以通过考证、专业培训和讲座、岗位见习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去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公司实习或求职。 我找不到方向,怎么办? 提要:一是发现自己,在现有工作中寻找最适合的岗位;二是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寻找专业点。 问:我学的是工商管理,现在从事财务工作。我对财务不感兴趣,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 答:建议你进行一项职业规划方面的测评。虽然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不排除这一工作类型中,存在适合你的特定岗位。我遇到过一个人,他在银行从事柜台储蓄,但他的兴趣在于与人的沟通交流。由于他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我们建议他转做银行的内部公关,这样既能发挥兴趣特长,又可以留在原来的单位,你也可以试着发现这样的岗位。 问:我是中文系的,专业性不强,性格也比较内向,传统媒体很难进,公关要求性格开朗,市场文案。策划等职位又需要经验,我的路究竟在哪里? 答:你没有必要这么悲观,可以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做起,慢慢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寻找自己的专业点。对你来说,选择一个有良好企业氛围和完善培训计划的企业很重要。也许最初几年的工作压力会非常大,但是此时的工作经验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选择岗位时,应勇敢争取那些收入暂时较低,但发展前景很好的岗位。 心仪的工作需要什么素质? 提要:诚实、敬业、能吃苦是每一个公司、每一个职位对素质的共同要求。 问:我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听说媒体的工作压力很大,请问从事新闻行业应具备哪些素质?答:从事新闻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首先,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强;其次,要有独特的见解;第三,知识面广,什么都懂一点,是‘杂家’而不是‘专家’。媒体的工作压力的确很大,但其他行业也有同样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现象。有付出才有回报,媒体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要正确看待工作压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每一个职位、每一个公司,对人才有共同的要求,就是诚实、敬业和吃苦耐劳。另外,对新闻的敏感、扎实的文字功底,还有反应速度、人脉、体能、都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如何选择用人单位? 提要:知己知彼,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问:挑选单位,主要有哪些方面?怎么衡量一个公司是否尊重人才? 答:挑选公司应该知己知彼,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先总结自己在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方面的优势,看看这些优势与公司所在行业是否有相关性。另外,公司性质和自己的个性相符,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不太适合去日资公司;相反,过于沉稳内敛的人也不受欧美公司欢迎,至于公司是否尊重人才,从招聘广告的遣词造句中就可看出端倪。在面试中也要注意观察,招聘官的风格,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前台等待的时间、前台招待的情况等,都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p#副标题#e# 硕士、博士,谁更易就业? 提要:博士在科研单位中更具优势,而硕十的选择面相对较宽。 问:硕士和博士哪个在就业上更具优势? 答:硕士和博士的就业方向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博士在科研单位中更具优势,而硕士的选择面相对较宽,企业、高校、政府都可能成为他们的"东家",一般来说,非科研性质的用人单位可能更倾向于用硕士研究生。 问:我是一名即将硕士毕业的女生,专业是医学,将来想当医生,我是现在就找工作呢,还是继续攻读博士? 答:国外对医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必须具有博士学历。这种趋势在国内也越来越来明显。如果你只想成为一名一般的医生,现在的学历就已经足够了,重要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如果想成为一名特别优秀的医生,读博还是必要的,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由于编织有限,都要求招博士。 专科生就业前景如何? 提要:只要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看待就业,不好高骛远,也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问:我是一名专科生,在本科生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我的就业前景是否很灰暗? 答: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进入大众化就业时代,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只要你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看待就业,不好高骛远,你也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想说,就业观念要转变。 问:那么,专科生在应聘时,应怎样去表现自己? 答:首先要有自信,不能还没有上阵就露怯,也不要盲目乐观,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及时弥补。不要盲目"扎堆",尽量避免那些竞争特别激烈的岗位。如果你心态积极,定位清晰,再加上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脱颖而出不是难事。 证书有没有作用?提要:未雨绸缪很明智,但不加选择地考各类证书不值得提倡。 问:我是大一的学生,很多师兄师姐四年来忙着考证书,有的已经有七八本了。请问证书对找工作有多大作用? 答:现在的职场看重两证,一是学历,学位证;二是职业资格证。大学生大多没有工作经验,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自己某一方面的职业素养。这种未雨绸缪的作法很明智。但不加选择地考各类证书不值得提倡,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不说,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是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考哪些证书。 断送职业生涯的心理陷阱 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归纳出以下这些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 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直来直去,不分场合说话,甚至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断送了事业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