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槐王氏为何福泽绵延千年不衰


  全文共计13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身边很多王姓朋友在与我聊天谈到家族历史时,都会自豪地告诉我:"我是王氏三槐堂的!",我听到此话便非常感兴趣,为什么王姓朋友说到自己是三槐堂时都如此骄傲?这"三槐堂"究竟有些什么奥秘?
  王氏《三槐堂铭》
  翻开王氏的历史,发现三槐王氏闻名于世是源于一篇《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录于《古文观止》等文集中流传于世,而这篇赫赫有名的《三槐堂铭》就出自一代大文豪苏轼的笔下。
  今人所临写苏轼《三槐堂铭》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上任,他的学生王巩邀请苏轼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欣然应允,挥毫写下《三槐堂铭》。该文高度赞颂了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的贤德,文章末尾写道:"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满满的溢美之词。文中所提到的王祜、王旦、王素分别是王巩的太祖父、祖父和父亲。
  该文后来轰动一时,令三槐王氏的名声为世人所熟知。
  王氏三槐之由来
  关于王氏"三槐"二字的由来,我听说过至少两个版本,而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却都是王姓朋友讲给我听的,那么到底真实的版本是哪一个呢?这就要从《三槐堂铭》中所提到的王祜(hù)说起。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听闻密告说凤翔节度使符彦卿意图谋反,便让王祜前去调查,其实赵匡胤的心思是想通过王祜的手除掉符彦卿,但是王祜经过核实调查后发现,符彦卿并没有谋反之意,便向皇帝直言,并以自家百口性命担保。同时王祜还直谏赵匡胤不要犯前朝皇帝因猜疑而滥杀无辜的错误。
  王祜画像
  宋太祖赵匡胤没办法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但是从此王祜的仕途异常坎坷,一直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才任命64岁的王祜出任兵部侍郎。可惜的是,王祜在位仅一个多月便辞世了。
  王祜壮志未酬,但是他在生前知道次子王旦聪颖过人,前程不可估量,便亲手在自家院子里种下三棵槐树,并预言自己子孙中必有能成为"三公"者。(周朝因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果然多年以后,王祜的儿子王旦便做了宰相,王旦在位期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成为一代名臣,封魏国公。
  王旦画像
  王旦去世后,其子王素又担任龙图阁学士、兵部郎中,宋仁宗赵祯为王旦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并命大学士欧阳修撰写碑文,王素效仿祖父在王氏宗祠院内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产生。
  从此三槐王氏涌现出许多良相贤臣、文豪巨贾,福泽绵延千年而不衰,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后人传承了王祜、王旦、王素、王巩等先祖优秀的家风、家教。
  王氏三槐堂家训
  如今,三槐几乎与王姓划上了等号,三槐王氏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更是不容置疑。
  三槐王氏是中华众多名门中的一个典型,而这些名门皆是凭借高尚的家风、严格的家训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三槐王氏后人总结了一代代先祖的经验,编写而成的"王氏三槐堂家训"融合了中国儒家、道家的智慧,为三槐王氏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校注:钟基/李先银/王身钢
  《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道光槐清堂刻本)王梁修纂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作者:朱振华
  《舆地纪胜》卷六九,王象之编纂
  参 天 之 木 必 有 其 根
  怀 山 之 水 必 有 其 源
网站目录投稿:笑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