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而充分尊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学习以及教学规律,则是取得有效教学的源泉,而分层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出发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知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个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原理,说明了世间万事万物之间差异的普遍存在性,而面对着台下的学生,笔者也经常有这样的感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学情、性格、兴趣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施目标分层。
  一般来说,我会在上课一开始就进行一次摸底式的小测试,通过测试,进行分层,一般来说,根据学生的掌握与接受能力,我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即:优良型、达标型、困难型。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困难型的学生,他们的起点较低、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中我进行多鼓励、多辅导基础性的知识点,让他们从中逐渐获取自信,产生强力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只要求后进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并套用公式求解。针对达标型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还可以,但是灵活运用等方面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对之实施多练习、多反馈的原则,引导他们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的运用中,要充分区分解答题与计算题之间的格式区别,防止混淆。针对优良型学生,我实施"多跟进、促能力"的原则,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实施突破。如:将一元二次方程与勾股定理等结合起来的综合题让优良型学生练习,既培养他们的知识梳理能力,也促进他们不断探究与创新。
  二、分层导学,激发学生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充分体现了教学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分層导学环节,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与教材后面章节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相似》这几个章节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融会贯通,学习的顺序变成:平移与旋转——全等形+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相似,这样的顺序讲解起来较为合理,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平移等操作手法来解析其间的奥秘,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也很快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原理和特征。在实施导学阶段,我充分利用一些模型,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探讨,小组的建立也是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基础之上的,在分组中,将有着自身优势的学生分到一组,引导他们博采众长、互帮互助,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点,学生较容易掌握,并且自己得出的推理不容易遗忘,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将善于归纳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相互提升,归纳得更全面更系统;另外,将习惯于分析和思索的学生放在一起,这样可以使他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解决问题更加轻松自如,并能并驾齐驱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等等这样的针对性分类有其有效性,使得资源分配与挖掘更大化。
  三、分层施教,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往往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层次感,没有针对性,导致一部分学生总是难以跟上教学的节奏,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甚至自暴自弃。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实施分层,积极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一辆拖拉机在我校A正西方向240米的B处,正沿公路向北偏东60度的BC方向移动,拖拉机发出的噪音对周围150米内有影响,请判断我校是否受拖拉机噪音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针对这样的题目,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解题任务。我让困难型学生到黑板上来进行画图,简单陈述这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和要点,再让达标型学生起来进行解题,最终我再改变一下题目,如:(1)提问在BC线上受噪音影响的距离有多少米(通过尺规画图展示);(2)在BC上什么位置时的影响最大?来考察优良型学生的灵活处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施教环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全过程中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也有助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复习巩固,分层设计课后练习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保证了学生的作业在一定时间内得以质量的体现。
  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可以分别设计下面的作业:①熟记勾股定理,将定理与图形面积结合在一起,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②根据已知条件,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的长度。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④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多少米?)
  要求:优良型,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达标型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困难型 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五、分层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之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了"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则是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应该建立相应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一般来说,我会对于困难型学生进行较多的鼓励性的评价,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达标型的学生进行鞭策,既指出不足,又指明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优良型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积极鼓励他们创新发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教具的操作使用创新等)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有效课堂的形成。笔者在教学中也深深领悟到,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要给学生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力促教学的高效、有效,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做到人性化课堂与有效性课堂的完美统一。
网站目录投稿: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