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忆童年读书的那些事儿


   按理儿说,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应该越清晰,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我发现,越是年代久远的事情,留在大脑皮层上的印记越是如浮雕般立体和清楚,即使试图用手掌去擦拭,也只是会擦伤自己的手,于事完全无补。
   最近,这样的现象似乎更加尘嚣甚上。本来想去翻阅医学常识书籍找出答案,但是自己似乎也是挺畏惧读那种枯燥乏味的书的,干脆由着它去,愿意回忆就回忆吧,不如就顺着时间的脉络整理些随笔,跟随着"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当然还没到哈,先规划着)"的足印在纸上重走自己的人生路,让自己人生旅途上的那些轶闻糗事、嬉笑悲苦留下丝丝痕迹,闲来无事,自阅自乐。
   不客气地讲,爱回忆其实是初老症的表现。当然这个时候写回忆录确实早了点儿(又不是名人,谁待见读呀),但是用一个普通人的眼睛去看看过去的岁月,应该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毕竟,这个社会最庞大的群体、最中坚的力量是广大的劳动人民。
   那就从《忆童年(1):读书的那些事儿》开始吧。
   1971年是我进入小学的第一年,也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后半段儿的年代。准确地说,本文的童年时段应该涵盖自出生至小学毕业的这个阶段,但是作为一个孩子,能够拥有比较准确的记忆的时间大概应该是上学以后吧,因此这里大部分讲述的是这一段儿的记忆。
   这里的"读书"断然不是指的课堂上的那些你教我学的事儿。不要说当时正值十年浩劫,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都所剩无几,就算是常规的课堂教学,现在还能留有深刻印象的也不多了。就好比平头老百姓都喜欢读野史,对正史反而没有什么兴趣一样。
   这里的"读书"指的是我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偷读小说的那些小破事儿。
   那时可是文化大革命哦,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扔入火坑烧掉了,要找到一本小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应该是三四年级吧,就在我能够得到的几本可怜的课外读物已经被翻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不知道我家的祖坟哪里冒青烟了,我被选上了县图书馆的小小故事员,负责到图书馆给小伙伴们讲故事。既然要讲故事,那就得有源源不断的故事来源呀。于是,我获得了平生第一个借书证,可以在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了。于是,《敌后武工队》、《金光大道》、《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一类的大部头开始进入我的阅读书单。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几本书,我那叫一个勤奋呀。走路在读、躺着在读、坐着在读、烧火做饭时在读、去河边抬水时也要偷偷的带上小说......甚至,甚至,蹲厕所的时候也在读。
   你可能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厕所可不像现在的抽水马桶。那是在远离宿舍的地方搭起一个房子或者棚子,在一个巨大的、巨深的坑上搭上一些木板,在木板的中间挖出一个类似于8字的空洞,再用木板间隔出一个个的格子,前面没有门,人蹲在上面颤颤抖抖的。我童年时的恐惧其中一个就来源于此,我老觉得自己会从中间的那个洞掉下去淹死。
   一次,我蹲在这样的厕所格子上,酣畅淋漓地读着小说,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我妈在厕所外面一声暴吼(我妈早知道我有这个毛病,时不时跟踪我),那叫一个"平地一声雷"呀,我吓得直接站了起来。"咚"!又一声惊雷响起!那本心爱的《敌后武工队》光荣地掉进了粪坑里。我惨嚎着奔出厕所,到处寻找打捞的工具。看到我悲愤的样子,我妈也吓坏了,迅速地加入了打捞的行列,隔壁的二姐也赶过来帮忙。然而,在我们尝试了用扫把、竹竿等等工具都失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书慢慢地沉入了黑呼呼的粪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那一顿嚎啕痛哭呀,让我妈对我刮目相看,彻底颠覆了她心目中的乖乖女的形象。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敢管我读书了,而我,也再也不敢蹲在厕所上看书了(现在除外,因为现在是抽水马桶,再也没有比坐在马桶上读书还舒服的事情了)。同时,我也为这次意外事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到期归还不了图书馆的书,我差点被取消了故事员的资格。最终,在我的苦苦哀求下,我用自己积攒的几毛钱压岁钱作了赔偿,才得以保留了再借阅的资格。
   虽然这样的经历足够惨痛,但却不是唯一的一次。
   一天,我好不容易从同学那里搞到一本小说,说好第二天就归还。放学回家,我饭不煮菜不洗,直接坐在那里开读起来。等我妈下班回来,看到家里锅凉灶冷的,"红颜一怒发冲冠"啦,小说直接被没收。那一晚,我深刻体会了什么叫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有点夸张,小屁孩早就睡得云里雾里了),第二天当然是无法还书了。
   奇怪的是,这一次无论我怎样哀求,我妈始终不肯把这本书还给我,按照惯例,惩罚之后她还是会网开一面的。而家里也被我翻了个遍,书却始终了无踪迹。
   一年后的某一天,我无意中翻弄家里的物件,把悬在厨房梁上的一个灰扑扑的篮子翻了下来,赫然发现那本小说大刺刺地躺在里面(可见我妈为了收藏这本书也费老心机了)。我比见到亲爹亲娘,不对;比见到久别重逢的恋人,也不对;对了,那个时候应该这样形容,比见到了光荣伟大的毛主席还要激动啊!
   原来不是我妈不想还给我这本书,而是她自个儿也彻底忘了顺手塞到哪里去了。但是,就是因为她的粗心大意(老妈,现在还是想提醒你一下,粗心大意要不得),直接导致了同学对我的人品的严重怀疑。那会儿,谁要是借书不还,基本上等于有谋财害命的心。
   苦难的岁月,贫瘠的童年。如果当年我们有读不完的书,随手可取,随处可读,还能有今天的回忆吗
网站目录投稿: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