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研究


  杨雅琳 孙秋梅 许薇
  【摘 要】基于"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以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为例,分析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统计学;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为此,山东省对各高校提出了以服务"两区一圈一带"战略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建议。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过硬的统计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面向"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统计学研究生,对"两区一圈一带"战略人才集聚、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
  从2009年到2013年山东省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规划,设置了两个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全省形成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完善和成熟,山东省的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以来,加速了全省的经济实力提升,优化了发展格局。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山东省将依靠"两区一圈一带"战略重点布局三大类产业:一是农业、二是海洋产业、三是现代服务业,并要求在战略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产业方面来看,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对人才的要求趋向于生产经营型、经济应用型和管理应用型。研究发现,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一流经济开发区不仅有理论研究型学者,更有大量的管理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山东省的高级人才却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主要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分布在一、二、三产业的实际管理应用型复合人才非常之少。[1] 因此,培养国际化、专业化且服务于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高级创新创业人才势在必行。
  硕士研究生掌握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知识储备,可以为"两区一圈一带"战略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到不同的企业以及产业中发展,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
  二、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根据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状况进行调研。
  (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要求偏少
  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属于经济学下的一级学科,主要分为三个研究方向:统计学、金融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前两个研究方向偏理论化,最后一个研究方向偏实践,未能突出对山东省经济的发展需求。另外,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定的缺陷,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数量较小,实践活动偏少,即重理论,轻实践。对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调研结果可知,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且知识结构过于僵硬,这样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实际工作中所学知识或个人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导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统计学和金融统计学硕士学制为三年,第一年是在校学习理论课,后两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而应用统计学学制为两年,第一年是在校学习理论课,后一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在校期间,导师注重学生论文写作以及文章发表的质量、数量,很少有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导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朱红(2011)和尹艳冰等(2014)学者在研究导师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发现: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创新创业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已有部分研究生导师除了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3]
  (三)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1.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不高
  在读研期间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次数集中在3-4次,参加实践活动超过6次以上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6.7,且在实践环节所获成绩为良好的占72.73,合格为27.27,优秀人数为0。
  2.外语运用能力较差
  英语六级成绩在600分以上者为5人,在500-600分之间者11人。能够熟练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不足一半。
  3.统计软件掌握程度较差
  统计学软件主要有SAS、SPSS、Matlab、Eviews等,研究生需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大部分研究生对统计软件掌握程度不够好,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
  4.毕业去向单一
  统计学研究生毕业主要去向有读博、国家政府机关、银行、大公司集团、高校和科研等部门。去创业型企业的人才非常少。
  (四)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氛围
  高校重视不够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使得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导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法提高。
  三、统计学院提升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4]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顯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因此,通过对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对提升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如下对策: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除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加强创新创业眼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为自己以后创新创业活动打下扎实基础。统计学院将创新创业融入到课程中,针对硕士类别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意识。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的心智更加成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统计学院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鼓励研究生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善于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统计学院从多面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宣传,并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设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邀请国内外在此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科学家等来校进行交流,普及创新的意识理念,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还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活动或者比赛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
  (三)构建合理的教育课程体系
  2015年12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業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选修课对研究生扩宽知识视野、填补知识漏洞等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并且选修课还能提高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帮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统计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学科交叉,增选跨专业选修数量,让统计学研究生可选修的范围涉及经济、金融、统计、财务、财政、管理等专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统计学院增加了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明确创新创业教师的责任,完善其考核标准,选取适合研究生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以创新创业成功案列为剖析点,组织学生学习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实训类课程;对于已经开展创新创业的学生,安排老师在旁负责指导和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课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创新创业产业调整状况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统计学院会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必要时可以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还要提高教学方法创新性。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现实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统计学院会经常让研究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当中去,这样研究生既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统计学院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导师应该发挥其引领作用,统计学院导师定期与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如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进展、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等,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当导师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统计学院建设创新型导师团队,如建立跨学科、多领域导师共同组成的导师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这样研究生除了能够向自己的导师学习之外,还可以同其他导师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扩宽自己的视野,更有利于研究生学术上的发展。
  (五)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研究生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分利用好"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资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协奎,张 练.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以广西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6,(1):4-7.
  [2]尹艳冰,李伟坤.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71-74.
  [3]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网站目录投稿: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