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都在提倡创业教育,但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给学生们真正有效的教育?笔者认为,大学创业教育应当加强以下四方面的教育: 一是创业意识教育。有了创业的意识,才会有创业的实践。创业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推崇创业、追求创业、以创业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学生创业为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创业思维教育。人的大脑是由10种思维智能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和创造力。前五种属于人的基础思维智能,后五种属于人的高级思维智能。基础思维智能帮助人们学习知识,但要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则必须依赖高级思维智能。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基础思维智能,更要培养他们的高级思维智能,使他们成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思考力和内省力、积极灵活的创造力的一代新人。一方面要重视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对权威说"不"。另一方面要重视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脑科学研究证实,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业思维。 三是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技能是指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主要包括创业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物化能力等。创业技能是支持创业的物化形式。实践出真知,脱离创业实践来谈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试想,学了十几年的数学既不会理财也不会统计,学了物理却装不了电灯,学了化学却对沾上油漆的衣物束手无策,上了几年大学的文科学生却不会写作,这样的教与学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今天,加强以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创业技能培养应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是创业人格教育。创业需要以创新人格为根本保障和动力,包括责任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良好的处世心态及人际交往等。在智力与人格(包括情感与个性品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成为可能。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伴随伦理道德观念的沦丧、人际关系的淡化以及加强合作的需要,创业人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日益迫切。 总之,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应当加强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人格四个方面的教育,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